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2)02-0076-07 不同的高校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具有不同的体制效率,导致按照不同的组织制度模式建构起来的高校,会有明显不同的产出效益。当我们考察导致高校产出效益高低或优劣的原因时,当寻找高校体制改革的突破点时,必然要研究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组织方式。本文试图从体制效率的角度入手,探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组织方式的选择问题。 一、行政等级方式与市场契约方式 由于资源配置权利的主体不同,高校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可以表现为三种制度形式,即行政等级制、市场契约制和混合制。 1.行政等级制及其特点 高校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产业部门,在资源的组织方式上,它虽然不同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但是同样需要投入和消耗经济资源,同样有产出和效益,同样需要考虑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问题。这里所论及的高校人力资源组织的行政等级制是指由国家及其在高校的党政代理人掌管并控制高校的全部资源,由行政权威按照行政职权大小和行政等级的高低来分级调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根据行政指令来运行,高校决策权掌握在党政领导的手里,由党政人员回答高校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由谁来负责生产等问题。这种方式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人力资源在高校之间与高校内部的协调配置是由党政部门及其在高校的代理人通过行政指令来组织实施。主要的决策权不掌握在高校教师集体、专家集体或有社会力量参与的董事会手里。政府及其党政代言人制定高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师和科研人员不仅被告知应该做什么,而且也被告知应该如何做。 第二,市场激励和公平竞争机制被强迫命令所代替。如缺乏甚至不存在教师劳动力市场,高校人员职位终身制,缺乏教育服务产品的需求市场和教育资本市场。没有教师的自由职业流动和教学岗位的自由选择,这主要通过户籍制、单位福利制以及人事档案互调和相互准入制实现对人力资源的行政控制。终身任职可能正在形成没有“新鲜血液”流动的高校老人统治。没有学生及家长、社会各界及纳税人对高校供给品的自由选择与监督审查,学生及家长既不能用手投票,也不能用“脚”投票,即不满意可以走人,这是因为在缺乏选择条件和政府与供给方不支持的情况下,学生的教育投资是资产专用性投资,容易被要挟和套牢,“走人”的机会成本太大。教育资本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的无条件拨款,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较低,财经预算方法基本采用传统的追加预算法、定额预算法和简单公式计算法,缺乏对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中的成本—效益与经济效率方面的考虑。 第三,政治控制与行政等级晋升被看作是激励的主要手段。比如,将教学或科研上有贡献的人委以行政重任,学校领导通过许诺给予行政提升的机会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党政领导竞争性参与许多没有输赢但有剩余控制权的教育资源分配决策。 2.市场契约制及其特点 什么是市场?市场有几层基本含义:一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这是最初的本意;二是指独立产权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三是指有实际购买力的需求。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义环境下,市场概念在这三方面含义上有所侧重。市场契约方式中的“市场”,突出强调的是产权交易关系。所谓市场契约方式是指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交易是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契约信用制度基础上。人力资源的控制权和配置权完全掌握在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个人或团体手中,大学的人力资源组织是一个松散的、非官僚化的结合系统。与高教人力资源组织中的行政等级制相比,市场契约制的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资源的配置权掌握在不同主体的手中。与行政等级制不同,采用市场契约制,资源的配置权掌握在分散的教育产权主体手中,而不是全部掌握在党政人员手里。 第二,激励手段的差异。与行政等级制以政治激励与行政晋升为主要手段不同,市场契约制以目标达成与经济收益为主要激励手段。 第三,资源结合机制的差异。行政等级制注重行政职务与职权的权威性,当权力与统一的行政晋升被看作是控制或占有资源的有效机制时,人们过分看重的是地位与职权、责任与人际关系网。市场契约制注重的是学术职位的选择性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契约性,当专业职务晋升与长期合同被看作是组合资源的机制时,人们注重的是专业品牌与学术水平、教育产权主体的权利及其界定实施、岗位选择与敬业精神等。这时是“以岗要人”,而不是“因人设岗”,专业岗位选择人,人也选择专业职位,教师是自由职业者,如同市场交易那样,职务的完成与人力资本的报酬之间,通过达成的契约联系起来,高校、教师、学生与毕业生市场都注重契约的有效性与信用和承诺。 第四,财经预算制度上的差异。预算制度实际是一种资源分配制度,它包含了资源有效配置所需要的管理机制。行政等级制度下的政府财政拨款是建立在过去经费支出基础上的非契约性的无条件拨付,它强调对资源的需求,而不是其使用效率与使用结果,不强调资源如何与目标联系起来,不突出资源分配中的公开竞争性,而是由长官意志“拍脑袋”和下级经费需求者的“寻租”能力所决定。市场契约制度下的预算方法是建立在经济效率与契约化目标基础上的公开竞争方法,它容易导致“胜者通吃”、“能者多得”的不平等现象,但更突出学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强调经费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