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之中人们对于大学的理解也并非无共识可言,譬如,从职能角度,如今基本上无人否认,所谓大学就是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机构。然而,这种共识充其量是建立在对大学作为分工明晰的现代社会中一种实体性机构的理解基础之上,至于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们要么不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而弃置一边、不予理睬,要么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或想像做纯粹个人式的理解与阐释。而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恰恰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基所在,对此问题的漠视或过于个人化的理解,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人们逐渐放弃对大学之本义予以更深层次的文化追问,进而一步步淡漠对共同核心价值和精神的体认,其在制度层面的表现就是,一点点地丧失自己独立的立场,让外部势力来侵蚀或接管退却之后所留下的空间,因而在成为依附性机构的同时大学也在渐渐地丧失了自身。现代大学发展的逻辑轨迹,可以说已经清晰地昭示了这一点。所以,带着这一问题意识,笔者试图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大学的本质。 一、大学的象征及其现实意义 如今人们对大学作为象牙之塔的象征性称谓似乎惟恐避之而犹不及,因为它几近于守旧、封闭和脱离现实的代名词。在为生产和消费文化所垄断了的21世纪,一个带着后现代主义标识的时代,再提大学的象牙塔精神,即使不为人所斥责,也难免因为不识时务、思想僵化、荒诞滑稽而成为人们百般嘲弄、挖苦和讥笑的对象。但是,在经过一番对现代大学组织文化深切的体认、悟解和冷静的分析之后,笔者不能不为象牙塔精神在现代大学中所依然展现的魅力而略有所动。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人文主义关怀等至今依旧为传统大学所倡导的精神理念,无一不散发着旧式的象牙塔精神气息。拒斥现实诱惑,不为权势所左右,全心沉醉于繁琐的词章考据、严密的学理推演、客观的分析求证(证实或证伪),不惟为学术界所认同的研究规范,而且也是为整个大学共同体所共同体认的学者风骨、品格和精神风范。而这种学者独立人格的塑就,其底色的铺就无不来自大学的象牙塔精神。 客观而言,从中世纪到今天,大学也从来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象牙之塔,完全脱离现实环境的大学过去未曾有过、将来更不可能出现,正因为此,象牙之塔才只不过具有其象征意蕴,或者用带有褒义的言说方式——它不过是大学史中的“神话”而已。象牙塔的神话魅力就在于它是大学作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圣地的象征。它以知识的拥有和真理的标准来塑造知识权威,而扬弃俗世的门第、官阶作为个人身份高低的标志。对知识、真理的推崇,不仅构成了大学成员不断探索、获取新知识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使象牙之塔作为城堡的隐喻具有了新的意蕴,即它的相对封闭和自我清高,尽管多少地隔绝了现实生活的鲜活和生气,但也为外界功利诱惑和强权的长驱直入设置了障碍,维护了知识的尊严和真理的崇高。尤其是这种精神在整个共同体的珍视与呵护下,渐渐地以制度化的形式缓慢地存续下来,并孵育成为惟有大学所独有的组织性征。如大学管理的学者自治、组织构成的松散结合、维护思想言论自由的宽容和保障机制、与外部环境间不即不离的公共关系策略等等,这些都无不是象牙塔精神的制度性外化表征。 或许是为了避讳,或许是要告别过去,20世纪的人们赋予了大学以许多崭新的象征意谓。克拉克·克尔把现代的“多元化巨型大学”称之为一座“城市”,一个充满无穷变化、混乱、各种人群斑驳相杂、人们的生活样式千姿百态的“城市”(注: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9.);而阿米泰奇则称现代大学为“社区服务站”(注: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43.);与之相仿的还有社会的“加油站”、“核电站”等等。显然,与象牙塔的喻义迥然不同,如今,人们所赋予大学的象征意蕴,不仅仅是大学作为一个世俗化的机构,而且还是一个能向社会辐射能量的动力枢纽。这一象征一扫往日大学精神贵族的孤傲和清高,而使之具有了些平实、生活化了的平民味道,甚至还时时带有些舍我其谁的入世霸气和雄心。 的确,如果说象牙塔的隐喻是透现着大学虽然还远离现实,但对俗世的芸芸众生还抱以一种终极性的关怀,那么,上述有关现代大学的象征则喻示着象牙塔的坍塌,就如同古巴比伦通天塔的命运一样,在现代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主宰的世界中,它要么只会成为历史上的精神废墟,仅具偶或还有供人凭吊的意义而已;要么就是洗却身上浓厚的贵族气息,垂身入世,成为不仅要食人间烟火,而且还要为稻粱谋的俗民。如此,大学就再也回复不了它超脱现实的不朽之身,而不过是一个要适应、依附和寄身于社会的凡胎俗夫。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真的完全丧失了象牙塔精神,大学求真、求知精神以及俯视众生的终极情怀为俗世的名利、权势所湮没,大学就不过仅仅是一个抽离了精神的躯壳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务实的入世求存策略,大学也会丧失自身。这就是现代大学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个择其两端都无出路的两难抉择。当然,寻求两者的结合与平衡也不是不可能,从西方大多至今依然声名显赫的大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发。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在哈佛人心目中,除教育学院外,实在无人会恭维哈佛商学院的学术地位,尽管它的MBA证书被称作是通向金钱王国的通行证。因为,大多哈佛人从来就自奉自己的大学为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象牙之塔,它是学术界的桂冠和社会的精神领袖。然而,众多哈佛人的鄙夷目光,并未妨碍哈佛商学院成为美国大学中赚钱的金字招牌。(注: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68-69.)这真可谓象牙塔的精神慧光与黄金之灿烂,传统的崇高与现代的俗气,交相辉映、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