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2)01-0043-47 众所周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其职能被界定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又增加了国际性职能。大学的社会服务,虽然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大学或高等教育最为主流的话语,但学界目前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与疑问,尤其是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落实途径和策略选择方面,这种疑问就更加突出和明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形成了世界各国关于拓展大学服务职能的全球性努力。 一、大学服务面临挑战 服务职能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大学服务的历史,更多时候是由于社会本身发展需要的推动,迫使大学作出回应,大学的社会服务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并不承担为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和前瞻性策略选择的重任,主要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支持系统,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尤其是人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人类社会当今正在传统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上,向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形态迈进。这种迈进并不简单的是社会形式的更迭,其本质性的变化在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即由传统的资源型生产方式向知识、信息型生产方式转变,对大学的服务性职能定位提出挑战。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的观点,“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本质上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如此,因为未来社会将是“知识的运用者与创造者”,而不是传统的“资本家”的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1]大学作为知识运用者和创造者的孵化机构,实际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斯特斯1992年对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过形象的比喻,他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因此,大学的服务模式必须从传统的“自我中心”模式向“社会中心”模式转变,也是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的服务转变。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发布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适切性”(Relevance)是“高等教育在这迅速多变的世界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2]这里所说的适切性实质上就是大学与社会的相关性,是大学如何与社会建立联系从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由此也表明,大学的服务职能定位并不是某一特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独特问题,而是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这构成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全球探讨的基础。 二、美国和中国对拓展大学服务职能的尝试与努力 (一)美国对大学服务职能拓展的努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界或立足于大学或奠基于社会,对大学服务职能的深化和拓展进行了深入并富成效的探讨,具体主要有美国的都市大学(Metropolitian University)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这两种模式或典型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上,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美国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大学服务职能的新型理解。 1、美国都市大学 都市大学(Metropolitian University)萌芽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到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都市大学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其相应的声誉和地位。到目前为止,都市大学还不能在完全意义上被称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但该类型大学代表了一种新的大学观念,尤其是关于大学与社区关系的建构和大学的社会作用方面,具有极大的突破。正是在这方面,都市大学近年来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美国都市大学也被称作“合作大学(Partnership University)”、“相互作用大学(Interactive University)”。对此,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副校长J.韦德·吉利指出:相互作用大学的基本战略是“使学校与他所在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社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3]美国49位大学校长于1990年联合签署了《都市大学宣言》,对都市大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界定。《宣言》指出:“知识的创造、阐释、传播和运用是都市大学的根本性功能所在”。同时,《宣言》宣称:“都市大学应该拓展自身的作用范围,增强都市大学对于所在社区的责任感,利用大学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功能满足都市社区的各种需要”。对于社会个体而言,要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社会公民,一个能适应不同职业需求的公民”。对于社区群体而言,都市大学提倡“满足社区少数族群、下层民众和所有成年人的教育需求”。在研究方面,《宣言》认为:“都市大学的研究所追求的是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关系的建立,在面对复杂的都市社区问题时,应创造性的构建双方或多方的学术性伙伴关系,同时,都市大学的研究应当紧跟学术发展的前沿,以学术团体最高的学术标准来要求”。《都市大学宣言》在社区的职业服务或专业服务方面指出:“大学应发展与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富有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将大学的智力资源充分运用到此类企业的实践中去”,同时应“加强与都市社区中初等和中等学校之间的工作联系,最终使整个包括从学前教育到博士后教育的完整都市教育体系其功效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此外,“最大限度地促进社区的文化生活和总体生活质的提高”。[4]以上列举的有关《都市大学宣言》的思想,最核心的就在于大学与社区之间合作关系的建设与获得,既实现大学社会服务的传统职能,同时在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大学教育和服务的过程中,又不失大学本身学术性,保持大学作为知识创造、传播和阐释机构的本质性职能的存在。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都市大学的突破所在,也明确了都市大学与社区大学之间的区别,这构成了美国在高等教育角度对大学服务职能进行拓展的一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