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1)02-0015-07 一、研究背景 我国关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大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方法。一种是说明性或解释性研究,如传统的辨证研究的方法,它采用逻辑的方法来揭示教的现象和规律。另一种是规范的或指导的研究方法,如模式研究法,其目的是对教学行为提出“应该如何做”的规范[1]。教学模式研究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教学论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972年,美国学者乔以斯和韦尔发表专著《教学模式》,从上百个教学理论和研究计划中挑选出25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一时之间,教学模式的研究受到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者的普遍重视与关注,教学模式研究代表了教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倾向,成为一种与以往教学论思辨研究相提并论的一种研究取向。 80年代以来,教学模式研究传入我国,并很快成为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热点。国内的教学模式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国外的教学模式理论和研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其二是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实验、归纳。总体来说,我国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中小学是非常活跃的,但对大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则比较贫乏,有关大学教学的实证研究还比较薄弱,真正走进课堂和师生当中的大学教学研究非常少见。有关大学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亟待加强。在以上背景下,本研究选取北京某大学为个案,以质的研究为主要方法,试图对大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微观、实证的剖析。质的研究方法是近些年来中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受到青睐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的教育学界不少研究者也应用了这种方法,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形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依据这样的研究规范,研究者扎根于学校的课堂,与教学中的师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从实际的课堂和教学的主体当中获取原始资料,然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力图了解状态,建构理论。 在教育教学观上,质的研究主张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具有主动的“意向性”,教学内容不是事先安排的固定经验和材料,而是师生在沟通和相互影响中的意义交流。[3]教学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学生自身单维度的认知活动,它是包含师生作为人而具有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诸方面系统的生命的交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主张一种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风格,提倡走进课堂和师生当中去采集最真实的数据。同时质的研究也不忘对教育教学事实的制度、文化乃至意识形态背景做深入的剖析和批判,提出改革的建议。 研究者正是在以上理论精神指导下进行研究设计的,本研究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访谈、Focusgroup、以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方面。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应用Spss和Exel等统计工具对样本较大的课堂观察做一些定量的分析,以求在整体上对研究的主题有更好的把握;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正是近些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量的研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频数图 为对大学的课堂教学现状作一个较为整体的把握,我们开发了课堂观察表,招募课堂观察员,对课堂观察员进行培训。经过一个多月的课堂观察,我们回收了108份有效样本,并用Spss10.0和Exel统计工具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行为项目 注:系列1表示每个行为项目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频数分布情况。 系列2表示每个行为项目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频数分布情况。 行为项目从1-19分别表示: 1、讲授 2、板书 3、老师提问 4、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或练习 5、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 6、声象 7、老师形体或实物演示 8、讨论 9、学生神入 10、学生主动回答 11、学生被动回答 12、学生主动提问 13、教师赞许学生 14、教师批评学生 15、教师回答学生提问 16、沉默 17、窃窃私语 18、混乱 19、布置作业。 在对课堂行为的统计处理中,我们定义了高频行为和低频行为两个概念。高频行为指在课堂的五个时间段内,至少在四个时间段内发生过的行为。而低频行为则指在课堂的五个时间段内只在一个时间段或根本没有发生的行为。从课堂行为发生频率图可以看出,19个行为项目中,“讲授”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频数比率为72.2%;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频数比率为88.9%。板书的频数比率分别为35.2%和49.1%。表明在108份有效样本中,“讲授”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72.2%,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88.9%。由此可知,在一般的本科课堂中,讲授和板书可称得上是高频行为,现今的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讲授+粉笔”的现状。 其余的行为项目中,课堂教学行为频数比率在10~20%之间的有声象、学生神入和窃窃私语。这些行为可以称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中频行为。剩下的行为项目如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赞许学生、教师批评学生及布置作业等,频数比率均在10%以下,可称为低频行为。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的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行为过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