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正在刺激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启动。在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世纪之交,在我国又出现了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可能,即到2005年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面对我国政府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完成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的时间上,我国比西方国家大致晚了20年。西方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进入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时代,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相继实现了毛入学率15%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西方国家已经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本质的差异,这不仅仅表现在启动时间的先后,更在于启动的动因和背景不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和现有的高等教育基础,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将区别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主要动因是教育民主化思潮,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等理论构成了大众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而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府的行为。诚然,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后,也隐含着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强烈的需求,或者说政府在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现状,但就其启动及实施的过程来说,基本上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二,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完成是在“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的理念下进行的,尤其是在西方福利国家,高等教育被看成是“义务教育”和社会福利的范畴;政府承担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和责任。而今天,在我国,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国家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提供全部的教育投入,相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缴费上学”正在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的国家,面对收费上学的高等教育改革,无论是在观念上和经济承受力方面,对那些收入偏低的群体而言,都存在巨大的压力。对于我国二元结构社会现象,可以从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基尼系数进行分析。 基尼系数是一个描述集中度的指标,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中更经常用来描述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而在0.4以上则意味着进入警戒线。最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基尼系数计算如表1。 表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表 年份 基尼系数 1980 0.30 1988 0.382 1989 0.35 1994 0.434 1995 0.415 1998 0.456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001年6月28日第10版。 从上述基尼系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正是在农村,只有真正提高农村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大众化的目标才能顺利实施,目前出现的这种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无疑会增加农村适龄青年上大学的难度。据国家计委报告,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8年为1.19∶1,1995年为2.2∶1,1996年为2.27∶1,1999年为2.65∶1,正在呈差距拉大的趋势。基尼系数的变化充分说明,我国二元结构社会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结构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众化)势必受到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适龄人口,而在农村适龄人口。 基于这种现实,现行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是否超过了我国农村的人均收入,农民对学费的承受力是多少,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总之,二元结构社会中,处于低收入水平群体的经济承受力,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第三,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之所以得以顺利实施,还在于其完善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初,当社区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受到重视,并取得较快发展之后,美国基本上构建了比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制,以大量社区学院为底座的高教系统为美国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奠定了很好的制度性框架。“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结构对后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英国在《罗宾逊报告》之后,创办了40余所多科技术学院,撑起了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折射的是精英教育和计划经济的烙印,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科类结构等不尽合理。 第四,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得益于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其中私立高等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美国,私立学校系统十分发达,既满足了规模扩张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在日本,大众化起步相对晚于西方国家,它主要也是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完成了大众化的进程。然而在我国,私立高等教育还不够强大,人们对私立高校的认同程度偏低,私立高校办学层次偏低,能否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责任,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