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2)01-0102-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1952-1980年前后。1952年,我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将高等学校按照科类重新组合。院系调整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共有12种,分别为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林院校、医药卫生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语言院校、艺术院校和少数民族院校。其中的综合大学也仅有文科和理科两种系别。这种分类方法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符合计划经济的模式。二是1980年前后到现在。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转型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有着本质区别。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形成相对单纯的关系,其运行以政府为核心。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领导管理体制。1953年,《政务院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规定了凡中央高等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教育的计划、制度、法规、指示或命令等,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这一《决定》确立了政府管理部门在高等学校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各高等学校的直接管理工作做了明确的分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学校统归高等教育部或中央有关部门管理。高等学校的设立、财务、人事等均由高等教育部或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全国高等学校各类专业,实行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 1958年,除少数综合大学、某些专业学院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旧由教育部或者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外,其他的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归省、市、自治区领导。当时的229所高等学校中的187所先后下放归地方政府管理。自此,全国的高等学校分属教育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同时,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也有了改变:一般的高等学校可以就地招生;由教育部和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的学校的毕业生,原则上由中央统一分配;由地方政府领导的学校的毕业生,原则上由地方政府分配。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不再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地方政府领导的高等学校的教师,也由地方管理(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自此,我国的高等学校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其上级管理部门分别是教育部、中央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即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和行政管理由教育部负责,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和行政管理由中央其他部门负责,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和行政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主要的行为者,高等学校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指令,开设专业,对学生实行免费上学制度。学生必须参加每年一度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筛选后,只有极少比例的人才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一旦考取,学生便由政府包管,不但可以免学费和住宿费,伙食也有补贴,还可以转户口,包分配。用人单位也只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社会生产元素,其运行也是依据国家的整个宏观发展规划进行,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者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高等学校和求学者之间也没有直接的供需关系。由此可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行为主要是直接的指令性行政管理。这种直接的指令性行政管理具体到学校的建立、专业的设置、招生指标、教学计划、毕业生分配、人事调配和资金管理等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政府决定了某种政治经济体制以后,政府在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行为目标和高等教育系统运行所依据的原则也随之确定。 二、体制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渐引入经济领域中,市场逐渐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开始松动,高等学校也开始要求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从此之后,全国高等学校统一的计划招生体制和毕业生分配体制被打破。高等学校的招生出现了包括国家计划内招生、自费生、委托培养生、定向招收的学生等多种形式。1997年,我国的高等学校实行了并轨招生,保留了国家计划内招生制度,取消了其他几种类型的招生形式,对所有的学生实行普遍的成本补偿。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逐步从计划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并确立了自主择业的长期毕业生就业分配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系统运行机制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三要素也需要进入市场中运行。于是,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左右着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的工资由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毕业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其配置同其他人力资源一样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因此,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和毕业生就业必须更加灵活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