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2)02-0025-03 如何正确处理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负担问题,不仅仅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原则和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职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 1997年高等学校收费并轨以后,高等教育经费由政府包办的体制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个人或家庭必须分摊一定的高等教育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的原则,否则少数接受高等教育者占有以政府形式承担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其自身直接受益,而这对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因此,改革我国高校的收费制度,让学生缴费上学势在必行。收费制度改革的结果就是使高校的经费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政府依然是支付教育费用的最大一方,而且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逐年增加,经费的绝对数也在不断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随着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实施,政府拨款所占总经费的比例却越来越小,而学校自筹经费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我国高校自筹经费的渠道过于单一,其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收入。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学费收入占事业支出超过40%的院校有400多所[1]。这也可从学费在生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见下表[2],单位:元)中得到反映: 1995 1998 1999 2000 生均总支出8280 13991 15231 15974 其中:生均经常性支出 6541 11020 11854 12815 学杂费收入 1114 1974 2769 3550 学杂费占生均支出比(%) 13.4 14.1 18.0 22.2 学杂费占生均经常性支出 17.0 17.9 23.4 27.7 比例(%) 从这里可以知道,学费在生均成本和生均经常费中的比重都越来越大,这也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产生的必然结果。高校学费占生均经常费的比例上升很快,远远超过了我国经济增长率。这与我国在1994年以前高校基本实行免费上学,造成学费的基数太低不无关系。但是,我国高校学费在生均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但超过了以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澳大利亚的学费占教育实际成本20%,我国的香港地区1997-1998年度起实行学费按实际成本的18%回收;而且也大大超过了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印度的学费仅占生均经常成本的10%。因此,我国公立高校学费在生均成本中的比例是偏高的。 另外,就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绝对数而言,虽然由于地区和学校层次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致都保持在3000-6000元之间。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地区2000年学费为4000-6000元,以北京大学2001年的学费标准为例,一类专业每生每年学费5200元;二类学生每生每年学费5000元;三类专业每生每年学费4800元。另外住宿费的收取标准是,本部有1020元/年和600元/年两类;医学部为1000元/年[3]。另外,据王康平调查,我国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合计为6236元[4]。由此可知每生每年学费和各种费用合计大致在万元左右,完成本科阶段的教育估计需要花费4万元以上。 二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能够用于储蓄的现金也越来越多。2000年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已经达到了6.7万亿人民币元。至2001年9月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1万亿元人民币[5]。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分配体制也出现了明显失误。在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或者说还很不完善,国家宏观调节收入分配机制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社会分配会出现明显的不公,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收入分配警戒线。这种分配的不公平不但可以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上得到体现,而且在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民内部的收入分配上也能得到体现。我们以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每人全年的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来看,城镇居民中人均储蓄额不足1200元的占了大多数。就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言,以平均每户3.2人计算,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可用于储蓄的金额只有3963.20元[6]。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下岗工人在城镇居民中占一定的比例,他们的再就业难度逐渐加大,不少人只能依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生活,根本不可能有储蓄能力。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大致如此,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如果按1999年户平均4.2人计算,1999年全国农民每户的存款额为4476.07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和上海地区分别为5416.07和8076.90元,而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和贵州分别为3494.61和3425.86元[7],显然,我国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十分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外我国农民在储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以及近几年来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要比工业和第三产业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