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1)06-0027-06 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调整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校层次结构与布局结构两个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已着手进行,且有不断加大调整力度之势。师范院校布局结构为何要不断调整?这种调整又当如何进行?新世纪初叶,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指向何种目标?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动因分析 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的形成自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国度,其各级各类的教育事业能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有着数以千万计的教师作支撑,这乃缘于师范院校的贡献。然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的数量需求与质量需求在发生变化,同时国家关于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也在发生变化,这样现行的师范院校的层次结构与布局结构所表现的不适应性便愈益突出地显现。这种不适应性是促使师范院校布局结构需作调整的基本动因。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迄今为止,我国师范院校的层次结构依然是以低层次为重心,这与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需求与质量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 据《中国教育年鉴1997》统计,199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师范院校3453所,在校生221.82万。其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 1996年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基本情况[1] 学校数 在校生数 招生数 毕业生数 (所) (万) (万) (万) 高等师范院校 23260.29 22.24 20.03 中等师范院校893 88.01 31.57 28.08 教育学院240 20.54 8.00 8.06 教师进修学校 2088 52.98 23.05 23.51 上述统计数据可以视为中国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基本情况的一种反映。1996年以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在不断进行,其基本情况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师范院校层次结构的低重心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下面是教育部师范司提供的关于1997年—1999年师范院校数量变化状况: 表二 1997-1999年师范院校数量变化情况 学校类别 1997 1998 1999变化量 普通高师 师大 32 32320 师院 42 4352 10 师专151147 134 -17 合计225222 218 -7 教院 省教院 27 2523 -4 其他教院 202167 143 -59 合计 229192 166 -63 中师 892875 815 -77 教师进修学校2142 2087 2129 关于上面的统计数据,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一是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统计并没有将师范类学生数与非师范类学生数分开,而实际的师范类学生数要低于基本情况中的学生数;二是中等师范学校一般不招收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但有一些中等师范学校开始培养高等师范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这使得学校名实不符。这种做法是否恰当也值得讨论。 无论如何,我国师范教育层次结构低重心的状况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状况,既与中小学教师数量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也与中小学教师质量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其与数量需求变化的不适应表现在:由于我国较长时期以来实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影响,在二十世纪末叶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数呈相对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小学教师的数量需求除了自然减员或教师流动需要不断替补之外,不会有大规模的增加。如果中等师范学校继续保持现有的规模必然会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现行师范教育层次结构与中小学教师质量需求变化的不适应则表现为:按照《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我国小学专任教师应逐步达到学历大专化,初中专任教师应逐步达到学历本科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还将继续提高。这样,现行的低层次的师范院校自然难以适应教师学历提升的需要。 2.我国现行的师范院校布局结构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的师范院校与独立的教育学院并行发展的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当时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繁重,尤其是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任务繁重,而大部分师范院校也处在恢复与创建之中,主要承担着中小学培养新师资的任务。囿于当时的办学规模与条件,部分师范院校似乎难以兼顾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二是因为在师范教育内部,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属不同的管理体制。前者属普通教育范畴,后者属成人教育范畴。不同的管理部门与不同的管理权限造成各自为强调自身的发展而采取不同的发展学校的策略。这样,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的分设便造成教师培养任务与培训任务的分割,同时也造成地方师范教育资源的严重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