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1)05-0095-06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积极方面,也存在着消极方面。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事物发挥其积极方面,同时克服或抑制消极的一面。对高等教育收费效应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其可能带来的种种社会后果,从而为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厘清思路。 一、高等教育收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内需不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高等教育作为时下不多见的“卖方市场”,被相当多的学者视做拉动内需的契机,从而提出“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等设想。然而,究竟高等教育收费会对拉动内需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觉得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提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可直接提高子女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这部分群体家庭的教育消费水平,把其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第一,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下一代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对广大城乡居民而言,教育支出既是私人消费支出,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城市有大批独生子女相继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只要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他们的父母和家庭就会即时支出投资。投资子女的教育,是老百姓真正愿意花大钱的项目之一。 第二,从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众多商品和服务都表现出“买方市场”的性质,而高等教育却依然是“卖方市场”,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远远大于高等教育的供给。在近两年来不断扩招、学费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仍有100多万高中毕业生难以进入高校,表现出明显的供给缺口。 第三,从居民的承受能力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变藏富于国为藏富于企业、藏富于民的分配改革指导思想的提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表现在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居民的储蓄余额从1978年的210.6亿元、1990年的7034.2亿元,迅速上升到1998年的53407.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31.9%,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为15.8%,仅为前者的一半。居民储蓄存款占当年新增GDP增量的比重——“六五”是33.6%,“七五”是60.5%,“八五”是56.7%,而1996-1998年平均达120.8%,其中1998年更是高达149.1%,使得当年新创造的GDP中相当大的部分继续以居民储蓄的形式进入了银行。导致边际储蓄倾向日益高涨,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态势[1]。启动居民高等教育消费,有利于引导部分储蓄向消费领域分流。 第四,从现实情况看,据初步统计,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收学费70多亿元,1999年此项收入超过100亿元。2000年估计在150亿元以上[2]。现加上住宿费、书籍费、学生的额外支出及政府新增加的投入,1998年估计新增加教育投入240亿元,“240亿元的教育投入将导致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增量为567.2亿元”[3]。1999年因收费增加和扩招,估计新增加总产出为71.78亿元[4]。可见,提高学费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提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对拉动内需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对有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家庭产生的“替代效应”。这是因为:并不是每个有子女上学的家庭都是有足够存款的家庭,有资料反映,1998年我国居民储蓄5.3亿,其中,50%被20%的高收入户占有,20%的存户存款不足万元[5]。另据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家住城镇的大学生所需费用需向亲戚与朋友借款的达45.59%;家住农村的大学生费用需向亲戚与邻居借款的达60.64%[6]。由此使得这些家庭只能压缩即期消费,而他们所减少的正是低层次的基本消费,或者将本该用于其它方面和日后的开支转移或提前用于高教费用支出,其带来的结果是现实高教投资虽然增加了,但其它领域的消费或日后的投资却减少了。因此,这种依靠提高高校收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高等教育收费会通过对整个社会成员预期的影响,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就目前来看,内需不足并非是居民购买力不足,而是与居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及其变化有直接关系。就子女教育对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和农民)即期消费的影响而言,高校收费近年来大幅度上涨,仅学费一项,1993——1997年增长率为27.67%,1999年比1998年增长40.3%[7],2000年比1999年估计上涨46.2%(本人依据1999年、2000年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推算),而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高等教育收费的急剧变化不但只影响正在和准备读大学家庭的消费,而且使那些有子女正在上学的家庭(从小学到高三学生的家庭)都在为子女未来读大学而节衣缩食,这笔不能即期消费的钱数是巨额的。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研究,为子女上学准备的储蓄所占比重44%[8],以1998年居民储蓄存款5.34万亿计算,这一数目可达2.35万亿。是1998年教育投入增加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567.2亿元的4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