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之学”指“四部”之内的经学、史学、诸子学、词章学等传统学术科目:“七科之学”是指“七科”之内的数、理、化、文、史、哲、政、经、法、农、工、医等诸多现代学术科目。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在经世学风及“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日渐式微,而近代学术分科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亦在西书的翻译过程中逐渐传入,并为冯桂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所接受。降至甲午战败,国人深化了西方学术分科观念及近代学科体系认识,已初步意识到在近代学科分类体系中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新的综合学科分类方案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梁启超、张元济等人开始在办学实践中将新的学科分类方案具体化为课程设置体系。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和教育改革所推动的创设近代大学的时代潮流中,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在制度逐步确立。京师大学堂1910年正式形成“七科之学”的体系,即经学、法政科、文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商科、医科,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初具规模,大体定型。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取消了“经学科”,分设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七科,在形式上最后完成了由注重博、通的中国传统“四部之学”向具有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型,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亦随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