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校改革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济大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个案之一。课题组成员几乎都直接参与了并校改革的领导、研究、决策、管理和具体运作等工作,结合课题研究,认真听取和领会国家教育部、上海市领导对同济大学做好并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出差国内各地调研,有的成员还出国考察了德国高校的合并情况;虚心学习、汲取兄弟院校参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同时,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典型院校进行了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撰写了若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论文,参与起草了学校共建、并校的相关文件,出版了反映同济大学并校改革经验和成果的专著《同济模式》,等等。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有了最基本的、也是最扎实的基础,形成了本课题研究的显著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指导实践,而实践又进一步充实和拓展理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我国于50年代形成的高教管理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条块分割”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进入9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领导多次指出,要在近几年高教改革的基础上,使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济大学处于该项改革的试点城市上海,两度(1996年7月和2000年4月)直接参与了管理体制改革中力度最大的并校改革。 本课题从实践中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探讨和研究,又去指导实践,促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能沿着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个案研究、新的方法论研究,认真总结、梳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当前完善、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建议,供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决策时参考。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可从一个角度和侧面来论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对各校总结并校改革的经验、推动和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综述 1992年底,为落实第四次全国高教会议精神,探索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途径,原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提出共建委属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据1994年统计,有27所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实行了省部共建共管,其中教育部(国家教委)所属高校有19所,发挥了带头作用。1994年底,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总结了改革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保证和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主要措施。199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年底又召开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明确了共建、联合、合并、协作、划转等五种改革形式,强调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8年,共建的学校已经发展到100多所,有181所学校合并调整为74所,划转地方管理的8所,实行学校间合作办学的228所,实行企业、科研单位与学校协作办学的217所,涉及企业5000多家。 1998年1月,在扬州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从1998年到2000年,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三年间取得了全面的突破进展。据教育部统计,1992年以来,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60多个国务院部门(单位)的900余所高校,分别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参与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迄今,全国普通高校数量已从1994年最多时的1080所减少到1018所,成人高校数量已从1990年最多时的1321所减少到811所。 纵观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其中改革调整力度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是合并建立了一批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和多科性大学。可以预期,在这些合并的大学里,将会出现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当然,合并建立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并非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调整的唯一目标。这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有利于克服原有体制下产生的种种弊病,更重要的是在新世纪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我国高教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三、同济模式——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不断深化。1994年11月,同济大学主动请求原国家教委在同济率先进行民主推举校长的试点,并于同年12月开展了民主推举校长的工作。1995年10月,实现了原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建同济大学。1996年7月,上海城建学院和上海建材学院正式并入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作为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学校,在这第一次并校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成效。上海市把这次并校作为上海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李岚清副总理多次肯定这一改革的示范意义,称之为“同济模式”。 课题组的负责人直接参与了并校改革各阶段的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下述观点: 1.主动抉择:坚持参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与迎接21世纪挑战的结合。 对并校改革的认识是在“讲学习”中提高的。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务院和国家教委关于高教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等,我们对并校改革的理解可概括为: ——并校改革是高等教育实现“两个转变”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关于“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指示是并校改革的指导方针。并校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高等教育主要靠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主要注重内涵质量的集约型发展的需要。两校并入同济后,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重复办学的局面,上海市土建类高校都集中起来了,对上海的建设和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都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