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69(2001)05-0065-04 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先导,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笔者认为,教育思想观念应该转到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政策、符合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上来,新世纪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就是体现和反映这些趋势、政策和规律的观点,是新时代科技、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应该按照核心理念指引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科技、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农业经济时代,科学高度综合,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以培养官吏绅士为主,接受高等教育是高雅的享受,反之相适应的是以追求闲遐,提高修养为目的的博雅教育观。工业经济时代,科学高度分化,社会需要大学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19世纪以后的大学大量开设实科专业,以之相适应的是以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主义教育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经济全球化,社会民主化。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观。 在跨入新世纪前夕,国际社会就已把高等教育作为研讨的重点,进行前瞻性思考,制定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战略。1996年美国召开由700位大学校长参加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对21世纪的教育进行专题研讨;我国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政策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巴黎召开首届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在国际国内关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战略和世界性教育发展思潮和趋势中,反映和体现出许多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我们应该从中把握那些体现新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质要求,反映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核心理念。 1.针对性 变革是新世纪的重要特征。“针对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应对变革的指导思想,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又重申了这一重要理念。 所谓高等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及效果与社会期望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即“衡量高等教育的尺度,应当是介于社会的期望与学校的行为之间的适应”。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劳动界密切联系,要服务于社会和长期目标和需求,既要提供普通特点的广泛教育,又要实施以职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养个人在变革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在以变革和以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为特点的经济背景中,应当加强与更新高等教育与劳动界以及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社会应当参与高等学校的管理,企业人员和高等学校教师要相互交流,学校教学要考虑就业,课程要更加适应生产实际的需要。 2.创造性 这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所谓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创新,高校应该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地,二是培养创新人才。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极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的去改造环境,创造未来,我国的《高教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还特别强调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指出“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就业,高等学校毕业生不仅越来越少地被称之为求职者,相反他们将更成为创业者。”三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教育新体系。 3.终身化 伴随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将被视为一个连续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考虑以前所获得能力的前提下,人们可以终身获得学习机会,可以在任何年龄学习,高等教育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一方面,未来知识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对人的最低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职业流动会经常发生,每一次转岗都会伴随着新的学习和培训,终身学习可以使人们在知识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的“促进全民终身教育的实施,成为全民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并为此而变革、自我改造,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高等教育要“为学习者提供可以终身接受高等培训和学习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最佳选择的课程和进入与离开高等教育系统的灵活措施,使他们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社会流动,从而培养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4.国际化 在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将受到国际社会的特别重视,这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原因。(1)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有效参与国际竞争,(2)多元文化的冲突要求通过高等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推动文化融合。(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我国加入WTO以后,必将更加紧迫的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受,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日本著名教育理论家喜多春和之教授提出了衡量大学实现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是能够为它国、它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能够与外国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地对外开放。大学国际化是衡量一国大学教育水准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