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价更高 柯岩在扉页上写道:“天堂在哪里?有人说是美国,为那个扑朔迷离的梦幻世界,十多年来多少中国青年背井离乡。故国万里,大洋阻隔,传来的讯息也是扑朔迷离的,他们‘洋插队’的生活情况究竟如何呢?”这一段话,在书末的“内容提要”上又重复说了一遍。这几句灼人又富诗意的提示,把读者都撩急了。是呀,美国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洋插队”的人究竟是发了,还是糟了?是事业有成,还是无所斩获、白白虚掷了青春?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作者的回答不是海外奇谈,而是诚实的、真实的。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这一命题,最近有人提出质疑。但我仍然认为,这仍然是我们欣赏、评判文学艺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虚假和蒙骗的东西,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不能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古代希腊罗马的先哲并提“真、善、美”时,也总是把“真”放在第一位,我国古代的诗评家也非常强调和重视艺术境界的真实、真切、逼真。《他乡明月》比之同类题材的作品具有更高价值的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真实性。 我们为什么特别重视《他乡明月》的真实性问题呢?除了上述理论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我们这些国人对“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多年得来的讯息似乎失之偏颇、极端。闻一多在本世纪之初,说美国是一只“鸷悍的鹰”,在名诗《洗衣歌》中描绘美国是洗衣女工的地狱;而林语堂先生的意思又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近年有些作品描写到美国“洋插队”的人走了一段炼狱般的艰苦路程之后,最终又到达了天堂,给人的印象是梦幻的,可信度不高。由于这种片面观念的多年灌输与积沉,逐渐形成对描写域外小说的阅读的逆反心理,唉,又是“海客谈瀛洲”!在这种背景和阅读心态之下,接触到真实性、可信性较高的《他乡明月》,产生较强烈的反响则是必然的。 这里所讲的真实性,除了人和物的细节描写的真实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艺术规律与法则的艺术真实。当然我们论证《他乡明月》所具有的真实的品格,仅仅是欣赏、评判的第一步,还要同时进而探究它何以如此真实,才能触摸到艺术之精妙和作者非凡的匠心与艺术魅力之所在。 《他乡明月》的真实品格高,首先在于把握美国生活特征之准而又实事求是,是好讲好,是坏讲坏,或褒或贬,掌握分寸,使读者在总体上感受到当今美国之现实,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或者说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或者说就是多样、杂色的美国,仍然可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并不是万事都那么美好。 其次还在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地描绘美国社会人生独特的多样性。如果只有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观察、描写的真实,虽然也是真实,但并不是全真,未能认识美国社会人生的全貌。《他乡明月》的真实品格高尽体现在“全真”二字上面。家庭,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社会的最小组织细胞,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是由无数的小家庭组成的,那么家庭状况如何最能折射出整个社会本质之状况如何。作品就是握住这个问题,把美国当今所有家庭,富人区、穷人区、华人区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大家庭、小家庭的状况囊括在笔触之下展开淋漓尽致的描写,再现美国生活方式的斑斑驳驳的、复杂多样的完整图画和历史。正常家庭生活方式有之,如汽车推销员之家是温馨的,林达夫人之家是欢乐的、和谐的,小商表哥之之家是平和的,但这仅是美国的家庭生活多棱角中的一角。还有大卫·卢一家的尔虞我诈,在场面上夫妻和谐融洽,在场面下大打出手,近乎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就是活跃在上流社会的专栏作家伊丽莎白夫人一家,她三个儿女三种人生追求,构成一家之百态。至于非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有之,富人区的那个年轻美貌的女主人与被奸而疯了的女儿同住着,她拥有数也数不清的情夫,夜夜歌舞,天天淫乐;莎丽旦的丈夫当年则有无数的情妇也是歌舞淫乐无度,如今她过着怪异的日子。两个家庭都是情夫、情妇的,可见这问题在美国是非正常又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一个是现在时,一个是过去时,连缀成这些家庭生活方式的历史。总之有常态的、非常态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有一家多种形态的生活方式,这种多样化,才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全真”,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色才是美国这个特殊杂色的社会的真实写照! 第三,还在于作品的描写不满足于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各种生活方式的杂陈与展现,而是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内核,揭示其实质与特征。这里,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各个领域都罗织着美国独特的竞争关系和金钱关系;一是由于这两种关系又形成了美国人独特的人文观念和道德伦理观念。作品所写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方式等外观形态,是这些内核的东西,即这些关系和观念等内部形态的载体,两者水乳交融,统一形成美国社会的特质。美国人维系家庭除了亲情之外,主要就是金钱关系。金钱关系体现在家庭内部的各个方面,更体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面。表哥一家在自己的餐馆做事,以时计资,分毫无差,人人平等,在金钱上没有亲情可言;大卫·卢为何屈服于妻子奎恩的威淫?说到底还是大卫·卢未能跳出金钱关系之铁网的反映。在这种无处不有的金钱关系、竞争关系之下,富者升天,穷者入地,强者生,弱者死,人间冷酷无情,人性被扭曲。这些是不是美国现实的真实呢?应该说是的。但这仅仅是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是片面的真实。作品没有到此为止,它还描写美国的另一方面,就是尚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强者助弱,富者济贫、慷慨大方,弥满爱意。正是由于存在这似是水火不容的两面,建构成美国社会光怪陆离的矛盾的统一整体。而这些饱含着金钱、竞争要素的人际关系又沉淀成美国的文化和伦理观念的特征。事业上有竞争,爱情上也充满竞争,这种竞争一般为和平方式但也是当仁不让的,竞争中没有谦谦君子。最有趣的是舒尔茨教授公开声明与汤亦新这个留学生公平竞争朵拉,而汤亦新这个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学子,与自己的朋友吴天亮却未采用美国人的公平竞争方式,而是典型的中国方式,一等二让,甘心做个“肩膀人”,两相对照,显示中美文化之差别性,舒汤两人性格之不同特质。作者的落笔固然褒扬汤亦新,但亦不贬损舒尔茨,相反同时赞赏这两种风格有别的性格、两种差异不同的美行。如果抑扬不当,褒此贬彼,就失却了或削弱了真实性。因此,我们惊服作者的眼力、功力和匠心之老到,连这些微妙的关系也描写得毫厘不差,恰如其分地传神。爱情上的竞争,亲兄弟也不相让,弟弟可以夺兄长之所爱,这与中华文化之传统观念是不协调的,匪夷所思的!但在美国却是一种现实的真实,而且被认为符合伦理道德观念的。美国的文化观念还有个奇特的现象,这么一个强调公开性的国度,却到处讲隐私权,私人之秘密不容公开,隐私之权益不许侵犯,而且又像东方文化特征一样爱面子,讲究家丑不外扬,有中国血统的大卫·卢夫妇固然是这样,而真正纯洋血统的伊丽莎白夫人何曾不是这样?美国人也具有人类相通的天然共性,率直的美国人为了遮掩丑陋有时也不得不做假,另造假象,以掩真情。总之,全真展现了美国形形色色的家庭生活百态,也全真剖析了充满竞争、金钱因素的人际关系及文化、观念上的特质,从而使作品的真实品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