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接受的影响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仅见到刘增人的《略论〈野草〉的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血肉联系》,王吉鹏的《〈野草〉古代艺术渊源三题》等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论及这一点,然遗憾的是,所举出可以直接对照的例证不多。因此,笔者不惮烦琐,将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辑录出来,企图从一个侧面说明《野草》中某些奇特的、为大家所惊异的构思,实是受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启发,在《野草》中流贯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从而为人们探索它的艺术渊源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鲁迅对笔记小说的精深研究 我国古代笔记小说渊远流长,浩如烟海。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志人”、“志怪”两大类。“志人”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志怪”以《搜神记》为典范。后世的笔记小说集中,两种内容又往往兼而有之,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 鲁迅少年时对笔记野史即广为涉猎,后来为研究小说史更尽力搜罗。据《鲁迅日记》粗略统计,他先后购买收藏笔记小说数百种,还从类书中钩稽出已散轶的笔记小说36种;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48部笔记小说有较详细评述,附论的又有70多部。他之所以耗费巨大劳动从事此项研究,在于他将其看作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他认为“野史和杂记”类笔记小说,“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往往更能反映出历史真实①。他又指出,“志怪”一类,“录自里巷,为国人所白心;出于造作,则思士之结想。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其在文林,有如舜华,足以丽尔文明,点缀幽独,盖不第为广视听之具而止。”② 即是说,这些小说以神怪世界曲折地表达了人民与知识者对社会的评价,对正义、善良与理想世界的追求。它们所创造的奇幻境界,也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因此,它们的故事不仅世代流传不休,给后世的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再创造的题材,而且即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不失去其艺术魅力,如同人类童年的神话。 《野草》的创作,正是在鲁迅连续多年、并在1923年前后集中研究古典小说,完成《中国小说史略》这一著作之后,因此,可以说笔记小说影响到《野草》的构思是必然的。大体说来,在《野草》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笔记小说的借鉴有三个方面: 1.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志怪”一类,虽然最初的作者由于历史条件、科学水平的局限,是把那些神鬼故事当做实际现象去记载的,但为先民所不理解的所谓怪异现象,经过作者的幻想加工,更变得奇特异常,何况后世的作者往往是有意为之,借仙怪故事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因此,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人类通过幻想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自由的艺术世界,在这一艺术世界中,人类的精神创造力得到发挥,审美要求得到满足,人类的天性得到自我表现。”③这种由神话、志怪而形成的神怪世界,这种把客观世界幻化、扭曲变形的想象力,几乎成了一种思维方式,给后世文人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素材和艺术构思。鲁迅对中国文人“托狐鬼以抒已见”的写法是十分理解的,作为自己创作、表达难于直说的思想之借鉴是理所当然的。《野草》中为人所惊诧的,怪诞不经、诡谲奇幻的意象,如人与死尸对话,“影”离开形体而去,火焰冻结成冰,狗开口与人辩论,神、魔争夺地狱等等,在笔记小说中都可找到其因子,因此与其说主要来源于外国,不如说主要借鉴于我国古代志怪更为合理。 2.梦幻形式的利用。《野草》23篇中,10篇是用梦幻形式来写的。对这一点,研究者们认为主要借鉴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其实,应该说受笔记小说启发者为多。在笔记小说中以梦幻寄托作者思想是很常见的手法。鲁迅所整理的《古小说钩沉》中的《冥祥记》就常写梦幻之境。如“陈秀远”篇,写陈在睡梦中,“有顷,见枕边如萤火者,冏然明照,……俄而一室尽明”,接着便见空中出现一桥阁,“桥上士女,往返填衢”。其他如“袁炳”篇、“释慧严”篇、“彭子乔”篇等,其梦幻之境都写得灵异可爱,逶迤多姿。鲁迅也称赞《冥祥记》的笔法“委曲详尽”。在鲁迅整理的《唐宋传奇集》中,有沈亚之的《异梦录》等。鲁迅所称赏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也多有写“梦幻”的故事,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述此书时所举的例子,就有“医者某生”梦入地狱的故事。所以,鲁迅在创作《野草》时,也就很自然地借用了这一方法。 3.短小精粹的形式,冷俊的语言。笔记小说一般都短小晶莹,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其文笔更为简洁清俊。鲁迅先生就称赞《世语新语》“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六朝人语言的“玄远冷俊”特点,体现在鲁迅的杂文中,也鲜明地体现在《野草》中。甚至那种格言、警句式的语言,有着尼采的色彩,同时也渗透了六朝笔记小说的血脉。 当然,鲁迅从笔记小说中仅仅是借鉴其某一点,受到启发,而给其灌注了全新的内容,并且他把从笔记小说及其他传统文学中所接受的影响,与从外国文学中所撷取的精华相融合。成就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项伟大创造。 《野草》与笔记小说的对比举例 为了具体说明,我们录出某些笔记小说作品,与《野草》一些篇目略作比较。有的作品如《冥祥记》的“赵泰”篇与《失掉的好地狱》的异同,有人已经论及,此从略。有的作品过长,我们只能撮录其大意。 1 《影的告别》与《邓无影》 清代乐钧的《耳食录》卷一,有一篇《邓无影》,节录如下: 邓乙,年三十,独处,每夜坐,一灯荧然,沈思郁结,因顾影叹息曰:“我与尔周旋日久,宁不能少怡我乎?”其影忽从壁上下应曰:“唯命。”……乙曰:“吾以孤栖无偶,欲一少年良友长夜晤对,可乎?”影应曰:“何难?”即已成一少年,鸿骞玉立,倾吐风流,真良友也。乙又令作贵人,俄顷少年忽成官长,衣冠俨然,踞床中坐,乃至声音笑貌无不逼肖。……乙又笑曰:“能为妙人乎?”官长点头下床,转眼间便作少女,容华绝代,长袖无言。乙即与同寝,无异妻妾。由是日晏灯明,变幻百出,罔不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