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各位领导: 今天,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鲁迅国际研讨会”在风光如画的镜泊湖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东道主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力支持这次会议的领导机构和兄弟单位表示由衷的谢意!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世界文学中的鲁迅”,着重讨论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世界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以及海外的鲁迅研究状况等有关内容。 “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是德国文豪歌德在1827年首次提出的。他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二十年后,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观点出发也谈到“世界文学”,认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仅物质生产打破了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而且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 在世界文学史上,鲁迅首先是作为彻底为人生、为社会的作家,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者现身的。他率先引进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思潮,同样是为了打破中国萧条冷落、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而并非为了抒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情绪。此外,他又是一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他在创作近三百万字不朽之作的同时,又翻译了十四个国家将近一百多位作家的两百多种作品,总字数达二百五十余万字。他青年时期撰写的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可以说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早在1909年,鲁迅的名字就见诸日本报刊;1922年,他的作品又被译为日文发表。迄今为止,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用五十多种语言文字出版了鲁迅的作品。鲁迅不仅以他的辉煌著作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而且以他卓越的文学活动构筑了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 大家知道,鲁迅接触世界文学的过程,是跟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相一致的,是跟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相一致的。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的急务是“铁和血”,所以鲁迅最关注遭受外来侵略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相似的地区和国度(如东欧、俄国、波兰、巴尔干),寻求的是叫喊和反抗的呼声。他对拜伦的作品心神俱往,主要是因为这位“摩罗”诗派的“宗主”用花布裹头,去帮助希腊独立。他向来爱读裴多菲的诗歌,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位爱国诗人在赛格斯伐尔的战役中死于哥萨克士兵的矛尖下。他跟菲律宾诗人厘沙路心心相印,首先是因为这位《绝命诗》的作者不屈不挠地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鲁迅向来不想翻译世界上已有定评的杰作附以不朽,更反对贩运那些专门在阔佬和贵妇饱胀的肚皮上搔痒痒的无聊之作。 鲁迅译介外国文学作品,首先注重思想内容,着眼于中国社会的需要,但同时又十分注重借鉴外国作家的技巧,不断为中国文坛输入新的表现方式。夏目漱石的丰富想象,森鸥外的轻妙深刻,巴尔扎克和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中的巧妙对话,勃劳绥惠德尔的心理描写和性格刻划,安特列夫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手法,作为体裁家的伐佐夫对文学语言的提炼,望·蔼覃作品中实际与幻想相溶合的特色,果戈里、斯威夫特、长谷川如是闲等人的讽刺手段,都在鲁迅的作品中留下了斑驳的艺术投影。鲁迅晚年译介苏俄“同路人”作家的作品,取法的也是他们卓拔洗练的技术而并非共鸣于他们的观念形态。 鲁迅具有大胆借鉴世界文学艺术经验的雄伟气魄,又有显著有力的独创精神,致使他能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最终熔铸成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个人风格。这种创作上的飞跃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引起外国读者的注意,从而产生了更广泛的世界意义。研究鲁迅从接受外来影响到脱离外来影响的过程,需要十分深入,十分过细。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赠鲁迅一副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文友都以为很恰当,鲁迅自己也不加反对。但当冯雪峰在论文中提到鲁迅曾受托尔斯泰和高尔基影响时,晚年的鲁迅却将这两个名字一起涂去,说:“他们对我的影响是很小的,倒是安特列夫有些影响。”可见问题不在于是否承认鲁迅是否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在于研究鲁迅基于什么动机接受外来影响,接受了哪些具体影响?对他本人及其生活的时代产生了哪些作用?我们期望这次会议能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鲁迅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一是塑造了阿Q这个既能概括中国国民心理病态又能显示人类共有心理弱点的精神典型,二是创造了杂文这一现代散文的新文体。对于前者,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仍存留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对于后者,国内外鲁迅研究者不仅尚未取得共识,而且还存在大相径庭、乃至尖锐对立的见解。鲁迅本人虽然并不想以杂文作为爬上高尚的文学楼台的梯子,虽然并不听从艺术宫里那些麻烦的禁令,但仍同意对于他的杂感散文在思想意义之外又是独创的艺术作品的评价。我想,只要我们充分考虑亚洲被压迫国家启蒙运动的特点,充分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感时忧国、奔放峻急、高度重视社会功利性的共同心态,充分认识中国现代作家往往承担着既是艺术家同时又是政治斗士的历史重负,而不囿于第一世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对鲁迅杂文的评价就会愈加全面,愈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