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在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中国大陆的鲁迅研究中,取得了最突出成就的是业务派,是那些以职业性劳动从事着正常的鲁迅研究活动的知识分子,但这些知识分子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他们缺乏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理论话语和方法论基础。他们是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整合运动中失去了自己固有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理论话语也就是他们的理论话语,但他们赖以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却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理论话语之前形成的。这种理论话语与内在文化思想的脱节现象,对这个派别的影响是带有根本性的。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一、自耗性。就其真正的文化思想,他们原属于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瞿秋白、冯雪峰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务实派,以胡风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派,以张定璜、李长之为代表的人生-艺术派,乃至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部分知识分子在具体从事业务研究时也属于这个派别。由于他们之间文化思想上的差别,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便不免存在很多根本的分歧。但他们的理论话语却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派那里接受过来的,因而他们往往把彼此之间的业务分歧提高到政治思想的分歧中来解决,即使那些毫无政治目的并且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的冬烘先生也常常把不同的学术观点当作“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以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姿态进行学术性的争鸣,这使他们进行的纯学术研究也常常充满政治斗争的火药味,造成了这个派别的自耗性斗争和相互排斥。在这个时期,业务派始终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完整实体。他们各自与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联系要远较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密切。这大大削弱了他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力量。 二、严重的价值缺失感。这个时期的文化整合运动的实质是确立现实政治思想的一元化领导地位,它的结果必然是剥夺知识分子职业性劳动成果的独立价值和意义。这时的业务派知识分子接受了这种理论话语,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确定自己业务活动的独立价值和意义的社会思想尺度。在这种理论话语的形式下,知识分子的业务活动是以对政治的作用来衡量的,业务为政治服务,其接受主体是政治家和工农兵群众,但这些接受主体又同时被当作在政治立场上更先进的人物,知识分子则只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关系中,接受者(政治家和工农兵群众)被指认为教育者和审判者,宣讲者(知识分子,则被指认为受教育者和被审判者,知识分子怎能感到自己的业务活动是有其独立价值和意义的呢?当然,他们在思想深处未必承认这种双重关系的错位,但这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自我理论话语的违心性质,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卑屈感。这种卑屈感同样也是自我存在价值缺失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总之,这时期的文化整合运动摧毁了业务派知识分子的独立的话语形式和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摧毁了他们自我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感觉。 三、社会主动性的缺乏。一个无法感到自己的职业劳动的普遍社会价值和意义的阶层,是不可能对本民族的社会和社会思想的发展采取更主动积极的态度的。在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命运和前途全部被系于政治领导的战略决策上,知识分子只是在其领导下活动,不能与之有任何本质不同的意见,因而他们也就不能产生对现实社会和社会思想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更大的程度上,他们的研究活动是盲目的,是一种按照向来的学术研究的表面形式进行着的惯性运动。这表现在鲁迅研究中,其矛盾就更加突出。鲁迅是在中国历史上以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面对整个中国社会和社会思想并表现出了最大主动性的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当业务派丧失了这种主动性,就很难在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方面找到与鲁迅作品的契合点了。不能不说,这是这时期业务派鲁迅研究在思想和艺术的研究中不可能取得更高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 四、在业务研究中不具有自身的完满性。任何时代、任何个人的研究活动都不可能是真正完满的,但在正常的条件下,每个研究者的研究至少应当是自我完满的,即在他所能够认识到的范围内是完满的。这种完满性的缺乏是这时期业务派鲁迅研究较之此前和此后鲁迅研究都更为显著的弱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对陈西滢、梁实秋、苏雪林的鲁迅观,但我们感到它们是完满的,即在他们的文化思想基础上,他们的鲁迅观有其必然性,但对于这时期的业务派的鲁迅研究却不能这样说。例如在鲁迅研究资料的搜集中。资料工作是最具独立性的工作,它自身就是自身的根据,不假外求,不接受逻辑推理制约,正像我们常说的,事实就是事实,能理解的是事实,不能理解的也是事实。但这时的资料工作也不具有自身的完满性。整个的资料工作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色彩。现实政治允许的,被大量发掘出来,而现实政治所不需要的,则任其沉埋在历史的资料堆中和人们的记忆中。这样,即使每一条资料都是完全真实的,但所有资料所堆积起来的事实的大厦却是结构残缺的。个体的精确性并不意味着整体的精确性,整体的精确性是由理性框架的精确性程度体现出来的。我们之所以称它是不完满的,是因为能发掘这方面资料的研究者,同时也是能发掘在同一层次的另一些资料的研究者,能记得鲁迅对胡风的批评意见的人,也应是记得鲁迅对胡风的肯定性的意见的人。在资料搜集的同一原则下,它们应是同时被发掘和整理的,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说明研究者并没有达到自我研究工作的完满性。资料工作尚且如此,思想艺术上的研究就更加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