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可说是由新诗吹响号角的。自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新诗,短短几年中,诗人们纷纷摒弃语言陈旧格律谨严的旧体诗词,而“用现代中国语言来表现现代中国的生活思想感情”,①白话自由体新诗迅速取代文言旧诗,并汇成波澜壮阔的新诗大潮。综观中国新诗潮的源起,不难看到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这在新诗主要倡导者胡适的诗歌理论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得最为清楚。胡适留学美国(1910年8月-1917年7月)正值意象派诗歌岗行之时。大量材料,包括他的日记书信诗歌和文章,都证明他深受意象主义影响。②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并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八不主义”,便脱胎于意象派的“六条原理”和“三项原则”。③而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的《尝试集》,更是明显烙有“美国意象派的痕迹”。④五四时期的诗人中,受意象派影响的,还有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康白情、王统照等人。 然而,本世纪初崛起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又相当充分地学习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就曾说过,中国之于美国新诗运动,就象希腊之于文艺复兴。⑤庞德及意象派的后期挂帅人物爱米·洛威尔曾先后翻译出版了在文学史上获极高评价的中国古诗译本《华夏集》和《松花笺》。风气一开,仿效蜂起。几年中出现的中国古诗译本不下十数种,以致文学史家惊叹,中国诗简直“淹没了英美诗坛”。⑥与此同时,“按中国风格写诗是被当时追求美的直觉所引导的自由诗运动命中注定要探索的方向”,⑦仿写中国诗或写中国题材一时形成时代性的热潮。据统计数字,新诗运动代表性刊物《诗刊》在1912年11月至1922年10月约十年中,所刊载的外国题材诗,中国诗居第一位。⑧有意思的是,当年意象派活跃人物的多数诗作,“至今已不觉新鲜”,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只是他们的“中国诗”。 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就出现了这样十分奇特有趣又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中国诗人摒弃旧诗之时,英美意象派却大大得益于中国古典诗歌,并对整个现代派诗歌作出了贡献;反过来它又对中国新诗的兴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意象派犹如一道横跨大洋的双拱彩虹,分别连系了中国古诗和新诗。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通过意象派的媒介“出口转内销”,与中外新诗连接起来了。今天,我们研究分析意象派和中国新诗的源起、关系,比较其诗艺得失,总结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更好地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古典诗歌传统,繁荣发展新诗,是会有所帮助的。 一、两位先驱 美国诗人、评论家艾兹拉·庞德在意象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和中国诗人、学者胡适在新诗开创时期相仿,两位先驱都堪称开一代诗风的改革者。他们都不满于当时旧诗坛的僵化沉闷,并鼓吹“诗体大解放”。他们都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纲领理论,并以自己的实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诗集,从而在各自国家的文学革命中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先驱并非先知,而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意象派和中国新诗,在本世纪初约短短十年中先后兴起,绝不是偶然的,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事实上,庞德和胡适都是“从旧营垒中来”。庞德在去伦敦前就出版过几本诗集,内容大都取材过去,完全是勃朗宁、罗塞蒂、斯温本的诗风;而胡适从小受旧学熏陶,也相当熟稔了旧诗词形式。可贵的是,他们都看到了旧诗与社会时步的矛盾,并立志于诗体改革。庞德曾有力地抨击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弥漫英美诗坛的感伤做作诗风:“从1890年起,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的大杂烩……一堆面团似的,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老天爷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第四流的伊丽莎白式的钝化了的半融化了软绵绵的空洞音调。”⑨这种空洞音调自然无法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的“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⑩而当时风行的各种哲学和社会思潮,尤其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又给了革新探索中的诗人以直接的启示。在这种背景下,破旧立新、由新诗发展文学革命便成了历史的必然。这一点在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言和旧文学形式已成为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精神的桎梏。“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11)“文言决不足为吾国将来文学之利器”。(12)因此,胡适的“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确乎是顺应了“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的需要,否则,也不会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由此可见,意象派和中国新诗在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前,已经有了赖以萌生的土壤和条件,即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庞德和胡适正是在顺乎潮流推陈出新的努力中,博采众长,广集精华,才在不同文化传统中采到了用以攻新诗之玉的他山之石。 庞德对意象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较系统的理论和创作原则。庞德曾给诗歌意象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13)这是他在发表于1913年3月的《诗刊》上的《意象主义的几“不”》一文中提出来的。同一期《诗刊》上还刊载了庞德和意象派诗人们共同拟订的同样著名的三条原则,它们是:(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2)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3)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短句的反复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进行创作。(14)意象派诗人们在1915年4月出版的诗集的序言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六条原理》。其中有:使用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节奏韵律,取自由诗体,确切表现细切等等。(15)意象派的蓬勃兴起,给了留学美国,并正在鼓吹文学革命,寻求创造新诗体的胡适以深刻影响。胡适留美日记《藏晖室札记》卷15中,曾录有《六条原理》英文原文及其自注:“此派所主张,与我所主张多相似之处。”(16)1917年初,胡适即在《新青年》以《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了“八不主义”,即(1)须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须讲求文法;(4)不作无病呻吟;(5)务去烂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语。将胡适的“八不主义”和庞德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不’”及“六条原理”相对照,胡适受到意象派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由于“八不”迎合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潮流,因而产生了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胡适的“八不”,是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洋为中用的极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