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歌 译 (一)序论——构想中国小说史时的问题点 1923~1924年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享有名著的美誉。关于它成为名著的原因我将在下文论述,在此我想先提及的是,可以说其后尚未有人写出超越它的中国小说通史。在这半个多世纪之间,即中国的解放后、日本的战后这一时期里,中国文学研究飞速发展,研究者数量也大大增加。而在有关中国小说史领域新资料的发现和其利用这些方面,理应具备鲁迅的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便利条件。尽管如此,却没有产生基于完全属于个人的小说观、历史观的中国小说史这种形式的成果(在中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由若干大学或研究所组织了写作组,以集体写作的形式撰写了多种文学史和小说史)。 造成这样的事实、这样的现状,可以认为有着中国小说史领域中特具的理由。简言之,这一理由就是“组织与执笔中国小说史时的难点”。当然,在以历史眼光通观中国文化之时,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其时间之长、文献资料之多都构成巨大障碍,使人难于着手;但是在组织小说史时,却伴随着异于其他领域的难点。 这一难度起因于中国的“小说”这一语词具有两义性。 《辞海》(三卷本,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小说”项下有如下解释:“文学的一大样式。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具体地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行动和事件,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流动等。以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叙事角度灵活多样,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各种表现手法可以兼收并蓄,也可以有侧重;一般以刻划多种多样人物形象为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之作,以及传奇讲史等都是小说发展的先河。后来有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等。小说在近、现代文学中极为发达。按其篇幅长短及内容广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重点号为笔者所加)《辞海》的这一解释,作为概念规定很得近代之后文学中“小说”这一体裁的要领,可以说它适合于解释几乎世界各国的小说。只是有必要注意到,这段解释中包含着中国“小说”具有的特殊性问题,这就是“在中国古代……都是小说发展的先河”这一说明。的确,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传奇、讲史等资料,作为小说的“先河”在小说史中应确定其位置,现在这已成为常识;但是问题在于,从《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提出的分类以来,中国已经存在“小说家”或“小说”这一术语了。即是说,在作为近代文学中一种体裁的小说出现以前,而且是在很久以前,以“小说”之名称呼的文献资料就已存在了。的确,在以近代意识构想的小说史中,这些文献资料毫无疑问地起到了“先河”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它们一直被作为“真正的小说”来对待。 于是,在考察中国小说史源流时,一方面要探求近代概念的小说源流,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关心在中国什么样的文献古来即被称为小说这一问题的特殊必要。所以说这正是我们在构想中国小说史时所遇到的复杂性与难点。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原则上探求中国传统的、古典性概念中的“小说”的源流。鲁迅首先从“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谈起,进而在第三篇论及“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由此确认中国的史家如何对待“小说”、历代的图书目录将什么样的书籍收录为“小说”等事实,并显然是试图在这样的框架之内构想小说史的。当然,由于鲁迅涉及的小说史资料下限为“清末谴责小说”,近代概念所确认的小说无法充分进入他考察的范围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鲁迅也同时意识到仅靠处理中国传统上称之为“小说”的资料并不能完成中国小说史的建构。其证据之一就是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在中国,神话与传说并不是作为系统性的故事、以集中整理的独立书籍的形态(像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那样的形态)流传下来的,原来也并不一定被作为“小说家”的作品对待,它们被混同编入以至散见于经、史、子、集各个文献中。鲁迅追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由稗官采集的“小说家”之言、即“街谈巷语”的渊源时,便最终追溯到神话与传说——他根据这样的想法与逻辑将《神话与传说》置于《中国小说史略》的开头部分。虽然神话与传说仅为构成中国小说史渊源的部分体裁,但鲁迅将基于中国传统概念的“小说”与近代概念所指的小说统一把握来构想中国小说史,这在二十世纪初堪称卓见。 今天,当我们在鲁迅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考虑中国小说史时,便产生了这样一个疑点:在神话与传说之外,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无以计数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是否还有应视为中国小说“先河”的资料呢?这一疑点进而归结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小说史的萌芽期,应基于什么样的资料、如何加以构想? 我想尝试着解读一下1978年刊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在这本书中,第一章《中国小说溯源》里有第一节《上古神话传说》、第二节《先秦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第三节《先秦西汉历史散文对小说的影响》相并列,明显扩大了小说史的视野,试图在近代小说概念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小说的源流。即是说,在此不仅涉及了鲁迅举出的神话、传说,而且在《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所见寓言故事类中找到小说的萌芽,同时,也论及《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历史书籍的叙述方式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小说研究,一方面面对近、现代小说在小说史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事实,另一方面又有西欧诸国与日本的文学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因而从它的研究水准来看,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必然的。无论如何,这种小说史方法,比起鲁迅在原则上于传统的“小说”框架之内构想中国小说史的方法来有很大差异,在此可看出小说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