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02)08-0070-04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和所有非英语发展中国家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传承并发扬本土的民族文化?尤其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和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普及的今天,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取了极大的话语优势——英语成为当今最强大的世界通用语言文字,非英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得更加尖锐而紧迫。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网络上林林总总的图文并茂的节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和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在这样一个超越国界的信息化浪潮中,我们有必要探究网络深处的奥秘,对其彰显的视觉文化价值作一些探析与研究。 一、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 我们正处于一个视像膨胀的“非常时期”,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图像蜂拥而至的时期。英国学者伯格说“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而德国哲学家德格法则宣布一个“世界图像时代”正在降临。曾经一度风靡的“语言转向”正在被一种新的“图像转向”或“视觉转向”所代替,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 较早提出“视觉文化”这个概念的是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他于1913年使用了“视觉文化”这个名词。我们将“视觉文化”定义为以视觉元素为主导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而将对这一现象或实践的研究或思考界定为视觉文化研究。当前,视觉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历史上,视觉文化经历了几重跌宕起伏:印刷术的发明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印刷等抽象符号而非视觉形象;电影的问世引起了人们对视觉的关注,成千上万的人因其带来的视觉冲击走进了电影院;电视则更是将精彩的世界带进了家里。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谈到视觉文化时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还提到“当代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这一切都使得当代文化强调视觉成分。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到来。较之于传统的延时文字传播,视觉的电子媒介传播更接近实时传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视觉文化逐步走进数字化“虚拟影像”时代,所以视觉文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渐近成熟的文化研究领域。视觉文化跨度广泛,涉及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视觉文化的研究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二、视觉艺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图像时代”正在降临,信息技术作为时代的先锋当然不会无视与漠然,相反它将这种时代的发展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契机,以“视觉冲击”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 不可否认,PC的出现为计算机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而微软的Windows则将这种普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尔·盖茨从图文并茂的“大苹果”(Macintosh)中得到启发,用“可视化”技术搭建了“Windows”平台,以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体现“可视化”的功能,将图像符号作为构成要素,用“窗口”代表应用程序或文件,用“图标”代表程序对象或相关操作,用简单方便易控制的鼠标点击拖曳的方式实施命令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驱动的系统。图像符号是意象符号,是极具“肖像性”的接近事物真实的视觉语言,其“能指”和“所指”具有高度的符合性,而结构则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有繁冗的语法规范,图像及其解读可直接调动人们的感性经验和视知觉思维,较少受到文化水平的局限。因此Windows图形符号“所指”、“能指”高度符合的意象表达创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视觉系统,完全突破了字符的局限,更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趋完美,比尔·盖茨敏锐地觉察到Internet的广阔前景,并迅速将微软的产品战略调整为“一切围绕着Internet”。 可以这么说,视觉艺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在视觉上的突破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成功,与此同时,视觉文化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又孕生更多更有潜力的新价值。 三、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表现及其价值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切变化的是我们的视觉,因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视觉冲击。戴尔的“经验之塔”指出人们获取信息70%以上是通过视觉途径,在网络时代也不例外。网络带给我们一个视听结合的虚拟空间,但是其中听觉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视觉,因为我们更多地是在“浏览”而非“听”,或者说“网络是视觉驱动的”。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一个自然倾向是“读图”的冲动,这并非源于人们对于文字的恐惧、疲倦或是反动,而是人们更愿意追求影像的变化和视觉的满足。因此在网络环境中,视觉文化将会展示其自身的魅力,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1.视觉文化的表现 (1)读文化与视文化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