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46(2002)02—0044—06 由于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民族因文化背景不同,对自然界,包括动物的各种现象便会产生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语用象征意义、思维形式、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它们在各种东西方文化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既有交汇又有冲突,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国民性格、心理特点和民族风情,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动物文化。 一、动物与政治宗教 1.动物与政治 动物与政治有广泛的联系,如美国总统选举的“驴象之争”,有“和平鸽”、“鹰派人士”等。二战时,毕加索在巴黎住所邻居家的小孙子被德国法西斯打死,其心爱的鸽子也被掐死了。他悲愤地画了一只鸽子,于1949年献给了巴黎世界和平大会,从此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其实,据《旧约》记载,上帝耶和华发洪水毁灭人类,诺亚带领家人上方舟避难,三次放出鸽子。第二次鸽子口衔橄榄枝回来,证明洪水已退,树上长出了新枝,和平安宁了。这是鸽子象征和平的最早见证。与鸽子象征和平相反的是鹰它,它象征勇猛好斗和战争,故有“鹰派”与“鸽派”之称。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有把动物作为礼物赠送(如中国的大熊猫),充当友好使者。许多国家都有国鸟、国兽。国鸟最早出现于美国(1783年),后来不少国家认识到这种办法利于保护鸟类,因而立法选出国鸟。如英国红胸鸲、瑞典乌鸦、丹麦云雀、比利时红隼、日本绿雉、委内瑞拉拟掠鸟等。孔雀定为印度国鸟是因为印度人认为孔雀是奇异圣洁的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印度历史上摩揭陀国的王朝称作“孔雀王朝”;据说释迦牟尼说教时常借孔雀作比喻。澳大利亚国鸟琴鸟的尾羽与希腊的七弦琴相似,故名琴鸟。它聪慧美丽,善解人意,重友谊。而白头海雕属鹰科鸟类,嘴呈钩状,视力强,性情凶猛,以鱼肉为生。它作为美国国鸟也正反映了美国国民的性格。除了国鸟,有些国家的各个地区还有州鸟,如美国五十个州都有州鸟。有些国家还有国兽,如中国的大熊猫、印度的牛、英国的独角兽、澳大利亚的袋鼠、秘鲁的骆马、津巴布韦的羚羊等。科特迪瓦、扎伊尔等把象作为国兽。百兽之王狮子是肯尼亚、塞拉利昂、冈比亚等的国兽。 动物饰于国旗、国徽上映衬出该国国民性格、精神境界和信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作为国家的象征。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的国旗上饰有动物。不丹国旗饰以龙,标志着权力与宏大;蒙古国旗上的鱼,象征勇敢和警惕(鱼白天黑夜都不闭眼);西班牙国旗饰有狮子和鹰,象征威严与勇敢;委内瑞拉的骏马是独立和自由的象征;墨西哥国旗上的鹰吞食蛇象征光明战胜黑暗,乌干达的皇冠鸟象征自由和幸福;还有埃及、赞比亚、奥地利、玻利危亚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国旗上都有鹰的图案,共同的象征意义是勇敢,反映了这些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文化内涵。国徽上的动物图案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印度国徽上有四只象征力量、勇气和信心的雄狮于圆形底座上;底座四周分布有大象、马、公牛和狮子,是四个方向的守卫神,表达了对真理与正义、和平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危地马拉国徽上有克沙尔鸟。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印第安人家园,使其惨遭杀戮,该鸟也遭厄运,或打死或关进笼子供欣赏。但它天生酷爱自由,宁死也不在笼中苟且偷生。作为自由的象征,它上了该国的国徽。 通过立法确定国鸟、国兽,并饰于国旗、国徽上,一方面反映了该国的不同民族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也起了保护作用,尤其对特有、稀有和濒临灭绝动物的保护,如建立各种动物园:鸟园、蝴蝶园、蛇园、昆虫园、猴园、鳄鱼园等专科动物园。最早记载的动物园是约公元前1100年由中国的吴王建立的,称“智园”,表示驯养动物是为教育和科学之目的,表明中华民族很早就具有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动物立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动物。菲律宾法律规定,屠宰食用猫狗者罚款1000比索,处6个月刑期;印度的《老虎宪法》划分了11个自然保护区,捕猎者将受法律制裁;美国一些地方规定:不能用咖啡喂鹦鹉,不能对狗采取暴力;杀鸡杀个半死会受到起诉;杀牛必须使用电击设备击中牛的大脑中枢等。但有些立法又近乎荒唐。如美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在加利福尼亚,一个人除非拥有两头牛,否则无权穿牛仔靴;在华盛顿特区,骑在马上抓鱼是非法行为;在爱达荷不能买了鸭子之后去买鸡;在托比克市,房屋里不准有5只以上的鸡[1](P.855-856)。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立法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风情。 2.动物与宗教 宗教起源于原始崇拜(信仰)。原始信仰是初民社会普遍存在的思维形式和民俗传承形式,也是个民族共有的历史现象。人类在享受大自然恩惠的同时又要抵御各种灾害。深感自身的渺小,转而寻求超自然、超人类的力量,崇拜人类自身以外的力量,即“万物有灵”。原始崇拜有不同的形态,如大自然崇拜(包括日、月、星、云、风、雨、雾、雷、电等天象崇拜),山石崇拜,水火崇拜,图腾崇拜,祖灵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等。动物崇拜是在图腾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人类在寻求自身以外力量的过程中视某种动物同人有神秘的联系,对人起保护作用。更有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居留在某种动物身上,让动物吞食死尸是对死者灵魂与动物的结合;即使被动物杀死也是幸运的,比如达荷美人就认为被豹子杀死很幸运[3]。由此产生崇拜。 动物崇拜在宗教信仰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宗教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虽不一定具有逻辑性,但却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存在体。它与人类精神这种具体文化形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也包括与动物的联系。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宗教信仰方面所表现出的动物崇拜就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印度教徒认为牛是繁殖的象征,又是维持人生存的基本来源,如牛奶、黄油;牛粪还可作为燃料、肥料;有些信徒还喝牛尿以净化肉体和灵魂,所以牛既不用来耕作也不食用,而是被当作神供养起来,称为“圣牛”,可以任意践踏庄稼而不受约束和处罚。尼泊尔敬黄牛为“神牛”、“国兽”,每年8月有“牛节”,伤害神牛者要受法律制裁。非洲的丹卡斯人和班图人也十分崇拜牛。而太平洋的瓦利斯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把猪崇拜为幸福吉祥的生灵。在印度和巴基斯提接壤的德斯诺克,老鼠被奉为神明而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