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2)02-0080-05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地方财团势力不断膨胀,中产阶级迅速崛 起壮大,其代表人物强烈要求重新分配政治资源。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 面对台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扩大国民党统治基础,遂大力推行“本土化”、“年轻 化”政策。[1](P21)本文仅探讨1988年李登辉主政台湾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 域所推行的“本土化”政策。 安东尼·沃理斯(Anthony·F·C·Wallace)认为本土主义(沃理斯在文中交替使用本土 主义与本土化)与信仰复兴运动同属社会运动形式,除此之外,本土主义一词也用来指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排斥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根据运动兴起的条件,沃理斯将 这种运动分成极端剥削论、文化混合论、社会演变论和相对剥削论四大学派,这些学派 或主张本土化源于因剥削而导致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或乃因文化混合的压力而带来的“ 文化震撼”的状态,或者从中可以看到弱势阶级或族群对社会发出的抗议等等。[2](P4 9-51)总之,本土化是一个阶级或族群,或因文化的压力,或因经济、政治上的压迫— —也许只是主观感知的压力,而对另一个强势者的反抗与抗议。 文中所言及的台湾“本土化”,无疑是相对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而言,即追求台湾的 “台湾化”,以彰显其特性。但是其源于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压迫吗?或者说其“民族主 义”受到了“大中华民族主义”的压力吗?本文将在对台湾“本土化”的具体表现及缘 起的剖析中揭示其内涵与实质。 一、台湾“本土化”的表现 (一)政党“本土化” 国民党溃逃台湾之后,其阶级基础主要以官僚资本和大陆籍的资本家为主,但是随着 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台湾本土私人资本的兴起,台籍资本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大陆籍 ,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居首位。而国民党的阶级基础逐渐就演变为以台籍资本家尤其是 大资本家为主,国民党成了主要代表台湾资产阶级的政党。另一方面,台湾地方派系一 直是国民党维持对台统治的重要依靠力量,客观上加强了国民党与台湾基础社会的关系 。特别是民进党迅速发展,并对国民党的统治权构成威胁后,为了与之进行竞争,国民 党也必须进一步依靠地方派系。[3](P45)因此,国民党“本土化”、“台湾化”有其客 观要求和趋势。然而由李登辉一手主导的国民党“本土化”的背后隐藏其险恶用意。李 登辉一向视国民党为外来政权,只有使之向“台湾国民党”转化,才能切实推行其“去 中国化”和“台独”的意旨。为此,李登辉领导国民党主流派,在民进党的支持下,将 党内主张中国统一的非主流派挤出决策圈,完全控制了党政的决策方向。同时,在其“ 台湾化”的过程中,思想理念与民进党渐趋一致,同质性大为增强,两党在“统独”立 扬上原本对立的“中华民国”与“台湾共和国”的主张也在“中华民国在台湾”与“现 状即独立”的诉求中找到共识。因此,在李登辉不断强化“本土意识”和挑战“一个中 国原则”,不断强化一种“告别中国”的态势的情况下,“本土化”很容易将国民党导 向“民进党化”。 (二)政体“本土化” 在李登辉的操纵之下,国民党逐渐脱胎换骨成“本土化”的“台湾国民党”,其政治 体制也通过一系列“本土化”措施,而凸显“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理念。而且也只 有通过政治体制的“本土化”,才能将其政权“本土化”,真正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最终巩固“本土化”的成果,最终实现台湾彻底的转变——“去中国化”。 从1991年开始,在李登辉的主导下,通过多次修宪,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体制 ”及其法律制度全盘“台湾化”,一步一步摆脱不适应台湾政治发展需要的“中华民国 法统”。1991年第一次“修宪”,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确立所谓“自由 地区”第二届“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法源;1992年第二次“修宪”确认“总统”由台 湾地区人民选举;1994年第三次“修宪”开放“总统”、“台湾省长”由选民直接选举 ;1997年第四次通过包括“冻省案”在内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实现“中央政 府体制”的改变。其“修宪”表面上解决了“宪法”与“统治领域”不一致的矛盾,实 质上则否定“中华民国宪法”,搭起“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宪政框架”和政权体制。 如其“修宪”将“中央民意代表”的选区限定在台、澎、金、马,“全国不分区”与“ 侨选”代表只具有象征意义;作为国家象征的“总统”,依“总统直选”条款成了“台 湾总统”,这样实质上对“国家领域”进行了界定,以“宪法”形式确定了“中华民国 ”是存在于台、澎、金、马的“独立主权国家”[4](P55)其“冻省”虽标榜为“使政府 层级、组织得以精简,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台湾]《中央日报》,1997年7月19日) ,但通过冻结台湾省长、省议员选举,虚化省级建制,使台湾省级建制有名无实。“精 省条例”通过后,省监督县市自治事项职权被删得一干二净,丧失财政权、税收权等职 权,成为“行政院”派出机构,而未来县市地位提高,人权、财权扩张,形同取代了原 来省的地位与职掌。因此,“冻省”实质上就是为改变“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现实制造“法制根据”,在体制上完成“独立建国”的准备。李 登辉本人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已明白无误的表明这一点:“本人于1991年修宪中废止 了中华民国统治全中国的虚构,将台湾的统治范围限定于台湾。……1991年的宣示意义 很清楚,两岸关系就是国家间的关系,这是那个时候以来的事实。”([日本]《新潮周 刊》,199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