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6(2002)02-0139-009 一、推动文化投资应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要从加大投资规 模入手,解决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 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 告》中指出:“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 国内需求,进一步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 这一扩大投资的基本国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个新兴产业 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和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同样是如此。投资作为经济运行的 基本变量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数量水平和结构水平产生,所以投资政策中 最敏感的杠杆,就是投资规模政策和投资结构政策。所谓文化投资,就是文化生产能力 的形成过程。 从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保持着7%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随着知识经济浪潮 滚滚而来,全球化竞争对人力资源的能力需求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把世界变成了网络 型的“地球村”,人们对于教育、培训、休闲、传播、娱乐等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 。据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披露的材料,1997年我国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约为3000亿元 ,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仅仅为650亿元;到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潜在的消费能力将达到5 500多亿元,而一些新兴领域的消费潜力更为巨大。据专家披露:2002年世界网络游戏 的产值就将突破60亿美元,同时,选择上网娱乐游戏的人群占上网人群的比例超过30%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甚至超过60%。在国内市场上,截至2001年底,中国网民已经达 到3370万,其中接近40万用户以直接付费的形式(非网络连接费用)玩网络游戏,预计到 2002年底这个数字达到50万人,按他们平均每月玩一款游戏的保守估计,当年仅仅国内 网络游戏市场这一项的直接产品销售规模就将达2亿人民币,以后5年还将以每年20%以 上的速度递增(注:《文化产业:财富新形态》,《文汇报》2002年3月10日。)。在出 版、会展、演艺、娱乐等领域,同样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现在一方面是国内文化消费的需求日趋增大,另一方面是文化产业存在投资规 模偏小、技术含量偏低、总体结构偏低的情况,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远远不 能满足需求。据专家披露:从1998年到2000年,国内的VCD机市场大约保持在1500万台 左右,已经成为城市普通家庭的大众型消费品,而音像硬件市场保持10%的快速增长势 头,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按音像硬件对于音像制品的匹配需求推算,国内音像 制品的实际需求应该为150亿到200亿元,而1997年国内音像出版单位的码洋为18.4亿元 ,2000年音像出版单位的码洋为14.1亿元,也就是说,还有大约90%的正版音像制品市 场空间亟待开拓(注:陈通:《中国音像业发展的状况和机遇》,《2001-2002年文化蓝 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再如,在中国13亿人口和年经济增长率保 持7%的背景上,1999年全国100部国产电影和其他进口电影的总票房仅仅为8.1亿人民币 ,即1亿美元左右,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电影票房的1.5%,到了2000年,全国电影票房为9 .6亿人民币,而其中10部进口大片占了80%的市场份额。在此之前,好莱坞每年只能向 中国出口不到10部主流影片,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据20世纪福克斯等电影公司透露: 美国电影在中国分账发行实际上只能得到票房收入的12%左右,而在其他国家则是50%。 所以,在好莱坞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他们预计中国很 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市场,年票房收入超过欧洲(44亿美元)和日本(16亿美元)。 即中国电影产业有着40亿美元以上的巨大空间尚未开发(注:尹鸿:《WTO与中国电影》 ,《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6日。)。 经济学家肖灼基教授最近指出:目前我国虽然现实消费不足,市场疲软,但是潜在市 场广阔,这体现在我国消费率偏低,最近10年的平均消费率为59.5%,已经低于历史上 平均水平和国外水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金融资 产大幅度增加,仅银行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已经达到70000多亿元,外币存款800多亿美元 ,只要有适当条件,这些金融资产就有一部分可以转化成为现实的购买力,可见我国潜 在的消费能力巨大(注:肖灼基:《扩大内需潜力巨大》,《文汇报》2002年3月11日。 )。而国内文化消费领域的潜力更大,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仅 占消费性支出的2.27%,1999年到2001年这一比例仍在2.3%左右徘徊,已经低于一般发 展中国家的水平了,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 以上情况说明,国内居民总体上文化消费的水平很低,文化消费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适当条件,这种能力就会得到巨大的释放。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前者本质上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因为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进入最终消费 ,只是形成提供最终消费的供给。而当文化消费需求超越了文化生产能力,达到一种“ 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文化投资规模过小和结构的不合理就会形成一个制约文化产业和 文化市场发展的关键性“瓶颈”,因此,必须通过加大文化投资,来加速形成文化产业 的生产能力。现实状况折射出这样一个宏观信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投资战略和 投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必须把文化投资纳入到国家和地区的总体投资战略中来加以综 合考虑。 二、要根据文化产业的效益特点,合理引导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公共投资 和商业投资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使投资责任均衡化 投资运行就是投资主体在特定因素作用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任何投资者都会 关心自己的投资风险和回报效率,这是投资运行的起点和归宿。但是文化产业的投资和 回报规律,与其他产业如养殖业、金融业和机械制造业等,有很大区别,我称之为“文 化产业的效益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文化价值可以反复使用,形成延伸的回报链条。文化产业提供的是以 文化价值为主的产品和服务,它的载体如纸张会消耗,但其内容可供人们多次消费,好 比《红岩》小说诞生已久,今天的文化投资者把小说再创造为歌剧、连环画、芭蕾舞, 录制成为CD、LD和多媒体光盘,向更广阔的文化市场延伸。经典性的文化资产犹如陈年 佳酿,藏得越久越有价值。所以,文化投资的回报是在一个长链条上,通过分段转让和 销售,逐步获得的。这就有一个对投资效率的长远预测和投资规模的准确选择,还有一 个基础结构投资的把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