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02)04-0070-04 一 福建至唐代才开始得以开发。正如《福建通志》总篡陈衍在《补订<闽诗录>叙》中所 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代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始有入闽者, 诗教乃渐昌。”从唐五代所保存不多的歌谣看,大多与时政有关,如“只闻有泗洲和尚 ,不见有五县天子”。①(注:《福建通志·通记》引《九国志·南部新书》。)讽喻王 审知去世后王延政在建州称帝。“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②(注:《新五代史· 闽世家》。)以九龙帐指陈后,讽其在闽王延钧得风疾时,与宠臣归守明、李可殷等私 通。“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③(注:《三山志·卷之一·地理类一》。) ,指王潮来闽,取代原观察使陈岩,王潮死后,由王审知(知,矢口)代之。也有表达爱 情的民谣,最有代表性、流传最广的如:“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 深不得渡,小妹撑船来前路。问郎长、问郎短,问郎一去何时返。”④(注:《唐书》 。)通过撑船问话,含蓄表达了一个纯真少女的真挚感情。 宋代福建民间歌谣有讽喻时政表达不满,如:“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 好世界”⑤(注:《古谣谚》卷62。)讽刺北宋童贯、蔡京权奸当道,表达了欲除之而后 快的情绪。“百丈岭,入云霄,丁牙钱,五内烧,吓毛生,吓毛孔,官府勒,恨不消” ,⑥(注:《莆田县志·民间文学》,转引自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福建文学史》油 印本。)指北宋时期,人民无法交纳“丁牙钱”而被迫将刚生下的孩子弄死。“食君廪 中粟,作君羹中肉;一羹数百命,下箸犹未足。羹肉何足论,生死犹转毂;劝君宜如食 ,祸福相倚伏。”⑦(注:《闽诗录》丙集卷二。)讽刺了蔡京食鹑鸟的贪得无厌。宋代 是福建人中举最多的朝代,因此出现许多与中举有关的谶语式民谣,如称福清的苏溪“ 苏溪不用船,此时出状元”⑧(注:《三山志·卷三十九·土俗类一》。),称永福县保 安里龙爪“龙爪花江,状元西东”。⑨(注:《三山志·卷三十九·土俗类一》。),称 永福县石桥“石桥全,出状元”⑩(注:《三山志·卷三十九·土俗类一》。)。元代福 建民间歌谣有一部分收在《闽诗录》中,有反映元代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代表 性的如《开田谣》。 明代福建许多民歌表现了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明太祖洪武年间的《闽中百姓陶屋仲、 薛大昉谣》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情感,“陶使再来天有眼,薛公不去 地无皮。”(11)(注:《古谣谚》卷65。)明武崇正德年间兴化知府冯训爱民惩贪,故有 歌谣:“冯太守,来何迟;胥吏瘠,百姓肥。”(12)(注:《莆田民间文学》,转引自 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文学史》油印本。)清代福建出现了许多竹枝词,其表现内 容已不限于男女恋情而拓展到社会多个领域,如《南台竹枝词》写鱼市:“三寸鱼儿一 尺 ,贩盐肩上挂鱼叉。市南一派腥风起,昨夜春寒雨满街。”《闽中竹枝词》写农家 生活:“山上飘飘吉贝花,山头高处有人家。戴胜一声桑叶绿,郎去采蕉妾络纱。” 近现代福建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民歌,代表性的如冰心提供的用福州方言唱的《早 期的中国反美民歌》。近代流传甚广用闽南方言唱的《过番歌》,叙述清末闽南人漂洋 过海谋生的艰辛。还有不少反映时政的诗,如对军阀混战的不满:“军阀混战日延长, 工农群众苦难当。到处兵灾和战祸,几多家破与人亡。”(13)(注:转引自张紫晨著《 歌谣小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96页。) 当代福建歌谣鲜明地表现了时代的特色,代表性的为大跃进时代创作的民歌,其想象 超拔的如《唱给月亮听》;大气磅礴的如《向太阳挑战》;清新深切的如《一杯清茶香 喷喷》;对比鲜明的如《实现车子化前后》。 福州曾有俗语:“山东孔雀胆,福建长流歌。”可见福建歌谣是很丰富的,但对福建 歌谣的收整却是近现代的事。近代之前,福建没有专门的歌谣集和专利,众多歌谣大多 嵌夹在各种地方志、诗歌集、文人别集中。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福建是古所谓闽蛮 之地,那边的歌谣不载于诗三百篇,不录于汉乐府,不见于宋人所编的乐府诗集,不用 说了;就到近代,也因方言的钩輈,交通的艰阻,要看见他们的一首歌还是 不容易。”(14)(注:《闽歌甲集序》。)真正开始有计划地收集与整理,应从20世纪初 的江鼎伊开始,他曾在福州整理了数百首歌谣,并编成了集,但因无法出版而无人知晓 。1928年,厦门同文书院华文部文史地教师谢云声收集了250首福建歌谣,在顾颉刚先 生支持下以《闽歌甲集》为名出版,被顾先生称为“福建民间文艺的第一部”。之后, 谢云声又编辑了《闽歌乙集》。 研究福建歌谣的文章自谢云声起,他曾写了《闽歌<月光光>的比较》等8篇文章附以《 辑歌杂汇》作为《闽歌甲集》同的附录。由于收集的困难,一直罕有研究福建歌谣的文 章。20世纪50年代,福建各地市不同程度编印了各地的民间歌谣集,但质量参差不齐, 流传面也不广。1961年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文学史》编委会曾将各朝代福建歌谣 作为专章列入所编的《福建文学史》(油印本)中,1996年出版的《福建文学史》(福建 教育出版社)对福建文人创作的各类竹枝词进行了研究,1998年出版的《八闽文化》(辽 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闽文化述论》(延边大学出版社)亦将福建歌谣出专章 进行探讨。此外,也有一些民间文艺工作者也发表了一批单篇论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 福建歌谣的研究。 真正全面收集整理福建民间歌谣的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民间 文艺家协会)1984年5月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 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 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3个主办单位的支持下,自1986年6月起,在全省范 围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民间文学普查、采录、编选工作,历时15年。据省集成办不完全 统计,1986年至1989年进行的福建民间文学集成普查工作,共采录歌谣69000余首,全 省无一缺漏地出版了县(市、区)歌谣卷75卷,市(地)出版歌谣卷6卷,还有乡镇自发出 版资料本2卷。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从69000首歌谣中遴 选出1500首共130万字,编成《福建歌谣集成·福建卷》,这是一部名符其实的集大成 福建人民口头创作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