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61(2002)01-0073-04 五四时期,以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为基本内涵的西方近代文化方兴未艾,更加广泛和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绵绵不绝,并焕发 出新的活力;以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社会公正为根本指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异军突起,如 潮如涌。三种文化形态同时并存,互相激荡,中国文化格局从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 当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的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迫使 这个文明古国按着西方的面貌来改造自己。首先是引进近代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继而 是社会制度的弃旧图新;到五四时期,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已深入到文化的 核心层面。代表西方近代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科学与民主”不仅在学理层面上受到 推崇,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视为“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黑暗 ”[1]的灵丹妙药,而且成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权威,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在 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引导下,追求经济独立、个人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在许多近代化的都市尉为风气。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 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也开始发生变化,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竞争意识、功利主义、个 人主义、享乐主义也开始侵蚀中国社会,由此带来道德失范、社会风气急剧恶化的后果 。 五四时期,西方近代文化不仅在工具理性上,而且在价值理性上得到知识分子和社会 精英的普遍认同,它不再作为形而下的器,附庸于传统文化,而是要取代传统文化赢得 正统和合法的地位。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尽管经历了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但传统文化并未完全被现 代化的潮流所淹没,它在劫难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 经济,聚族而居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仍处于 前现代社会的广大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还停留在中世纪,儒家忠孝仁义的 道德观依然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中华民族在农耕时代和宗法社会所形成的知天乐命 、中庸调和、安土重迁、尊从权威、散漫迟缓,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 。即使在少数现代化的都市,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信仰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人们 的观念和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遗存下来,它在某些方面还呈现出复苏的趋势 。 首先是墨学成为显学。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之一。秦汉以后,墨学逐渐衰落, 成为绝学。晚清以后,墨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五四时期,梁启超、章士钊、胡适等 人都有不少关于墨学的著述。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将孔、老、墨“三圣”并称 ,墨子与孔子平起平坐。墨学的地位显著提高。 其次是孔学回潮。1913年,康有为、严复、陈焕章等人发起孔教运动,孔教会遍布全 国许多省份甚至海外。《不忍》《孔社》等一批宣传孔教的杂志不遗余力地鼓吹孔子学 说。孔教会多次发起请愿活动,请定孔教为国教。直到1917年,孔教会的活动才逐渐销 声匿迹。 再次是新儒学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于对西方文化的失望,一些人转而 求助于传统文化。1920年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比较了东西文化的差 异,重新阐释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声称人类未来文化就是“ 中国文化的复兴”。从那以后,新儒学成为中国文化思潮中一个重要的学派。 传统文化的复兴,并非简单的复旧,而是传统文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自身价值的 努力。墨学主张平等、平均,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这些思想有助于 克服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尔虞我诈等社会弊端。孔学的回潮,不完全是为 了迎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需要。康有为的另一用意是把孔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来弥补辛 亥革命后留下来的社会信仰空阙。梁漱溟则希望用儒家学说来解决西方文化所没有解决 的人生哲学问题,使“社会从物的一致而为心的和同”[2](435),在满足物质需要后实 现心的安宁。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价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已从文化的中心走向边缘,其基本结构已经解体,再也无法 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发生作用,但传统文化仍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新的社会制度的 运行和操作,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式。 社会主义文化的勃兴是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风 起云涌的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社会公正与平 等为指向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受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欢迎,互助主义、泛劳 动主义、新村主义成为五四后新思潮的主流。劳动、互助、平等成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 生新的价值取向。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和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青年学生组织 工读互助团,进行新村主义实验,提倡平民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