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2)02-077-04 所谓印刷文化主要是以文字印刷物为载体的文化。它们见诸报刊、杂志、书籍等,著 作、文章是其基本存在方式,文字的写(印)读是其基本的信息过程。而电视文化,则是 以电视为载体的文化,它们主要见诸各类电视节目,影视剧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事件特摄等是其基本存在形式,声、光、影、图因素的特定组合以及语言与形象的综合 运用,是其信息生成、传输和接受的基本过程。 自上世纪末叶以来,电视以更加迅猛的趋势进入亿万家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方式,改变了印刷文化过去的垄断地位。这引起了人们对两种文化方式的多重比较 研究。本文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互有许多不同的思想特质,它们对人们的认知方 式、思维活动发生着异相作用。其中,尤以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因语符载体、媒介环境 、传送方式不同所造成的逻辑异构值得关注。笔者试就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的不同逻辑 图式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印刷文化的基本信息符号是文字,因而以文字所标示的语词、语句、语句系统串联起 来的文本,便成为印刷文化的逻辑载体。印刷文化的文本形式,使其逻辑的构型既受制 于语言、字符的规定,又受制于文本的规定,因而,它既是文本的逻辑,又是逻辑的文 本。 所谓文本的逻辑,就是印刷文化多方面地被文本及其语言文字的规律所占有,受到它 们的规范。首先,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它是在语言比较发达、比较成熟的基础上产生 和运用的。而成熟的语言,具备了超越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类群、言语意义与意象意义 之差异的“能指”条件。这不仅是因为有丰富的语词,更为重要的,是有发达的语法、 语义逻辑。其逻辑要义,是辩证地处理了词语词义能指的一般与所指的个别的关系,即 语义的一般内涵与具体的外延的关系,并且,在字词意义即所指意义——概念的运动中 ,即在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中,也有了辩证地处理一般与个别关系的能力;能够在概 念、判断、推理相互隶属、递进的关系中思考和陈述事物。正是依靠这种逻辑的变换, 文本的词语更加精练,语义更加复杂,表达力量更加强大。当语词语义的内在逻辑获得 了“成法”的文化品质时,它们必定赋予作为语言之符号的文字以逻辑的定律,使文字 的运用,在排列组合变换之间,显示为一种思想的逻辑运动。故文本,因为文字运作、 词句建构所产生的对语义逻辑的移用而成为逻辑的。 其次,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在心理经验上,其本质已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的与语 言一样,是“直接靠近作为逻各斯思想之内的,与意义联系的本质,并且产生它,接受 它,谈论它,‘构造’它”。人们在调动和组织文字、标点、语段和章句时,必须按照 语言的内在逻辑及其所规范的词、语之间可能发生的上下文关系去进行逻辑的运思。同 时,当语言、文字被人们给以运用时,它们不仅反映着主、客体运动的逻辑,而且产生 着新的逻辑,即不仅给反映对象作出逻辑的谈论和建构,而且还谈论和建构着逻辑。这 是属于语义的、主观世界的即文本自身的逻辑。 第三,文本并非文字的简单排列,它是按照一定语义、语法、文体规则、规律编织起 来的。文本的生成,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均有其建构的秩序和成法,有其内 在逻辑的遵循。这种逻辑,虽然更多地表现为语文形式或思维形式的,但它无疑属于文 本生成中的逻辑,是文本的逻辑。 至于逻辑的文本,则是形成文本的活动以及文本自身,总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逻辑 操作和逻辑格局。因此,文本便成为逻辑思维的凝结。同时,词语、文字作为认识发展 的语符记录,其各自含义及其上下文关系的构成还受到认识发展状况的制约。作者对文 本的建构,实际上是他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的逻辑纪录。再有,字词的语义关系因其 多样性而具有复杂的可选择性,写作者究竟把何种语义关系变成现实,还取决于主客体 在思想活动中的关系,以及主体的认知意向、知识结构、阐释路径和话语习惯、写作风 格等。这些,都是存在于主体内心深处的思想、文化的隐结构。平时,它们作为一种文 化的隐性构成,悄悄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当主体充当文本的作者,隐性 的思想、文化构成便以逻辑的方式显性地展示在文本之中。这些,都是使文本成为逻辑 的文本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文本的逻辑,作为文本生成过程的逻各斯和作用于认识与阐释外间事物的 中介秩序,它制约着文本的解读和接受。而逻辑的文本,则多方面地体现了认识主体、 文本作者的认知水平、话语习惯、写作风格等方面的主观秩序,它构成了活的认知逻辑 。文本的逻辑作为普同的思想、文化规则,制约着文本作者的写作活动。而逻辑的文本 作为文本作者认知、思想活动内隐的逻辑个性,则更多地制约着文本的思想品格及其内 容的解读。印刷文化的逻辑载体,应当说是文本逻辑与逻辑文本交互作用的产物,它以 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操作,而 使印刷文化的逻辑图式展现出来。也正因如此,印刷文化的逻辑构造是严密的、高度有 序的。印刷文化之逻辑的文本性,使得文本的解读,成为读者对于作者之自我意识、之 本来意义反复理解、反复再认乃至于解密和再创造的过程。这需要在语义逻辑、思维方 式和旨趣意义上对文本实行“顺应”与“同化”。它要求读者在被文本“占有”的同时 还“占有”文本,以克服印刷文化的抽象性、与生活的隔离性而形成的同读者心理的“ 远化”现象或距离阻隔。这表达了印刷文化的逻辑展示方式对人们思想认识方式的一种 隐在的制约。同时,它也折射出媒体方式对人们的理性生活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多种作用 ,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在存在决定思维的意义上,也把文化的媒体环境作为一种现实的存 在去对待,将它作为一种生活的现实基础,去解释思维的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