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2)02-0133-09 一、客家的多神、杂神崇拜 客家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真可谓“神佛满天飞”。其中既有“大路货”,更不乏来 路不明(年代久远,来历烟灭)的数不清、算不尽的各路神灵。 对神的崇信,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客地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外,各家也都置有神 案佛龛,供奉家中的守护神。客民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的也大有人在。一遇 急难,更是祈神护佑,晨昏烧香不息。 每逢岁时节令或神诞日,动辄倾村出动,男女老少,进庙祭拜,抬着神像沿村巡行, 昼夜举行祭祀戏剧演出,虔诚而隆重,甚至不惜个人钱财,毫不吝惜地奉献给神明。这 种对神的狂热信仰,并非单纯个人行为现象,它是以家族为单位历代传袭下来的,也是 以宗族为中心的村落,乃至某些区域整个客家民间的社会生活信念与行为现象。因此, 它能充分反映客民群体的心理基础、文化层次与价值取向。 多神、杂神崇拜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客民社会的信仰是多元的,从未出现过被某种单一信仰所统治的现象,即非佛教之于 傣族、喇嘛教之于藏族、伊斯兰教之于回族,而表现出的是它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无 论是传统的,还是外来的都能因时因地对信仰的内容与形式加以适当改造,以适应客民 的口味,做到“为我所用”。所以,在客家民间真正虔诚的某种教徒数量并不多,多的 是杂神信仰者。 这种杂神信仰,反映到寺庙供奉上,则常可在同一寺庙中,见到佛门的菩萨、罗汉, 道家的仙师、鬼神,跟祖先亡魂、地方神明和平共处,悠然自得地共享客民香火。 二、客民供奉的各路神明及其特征 下面举例对客民所供奉的各路神明略加分类、说明。 第一,全国性的宗教信仰传统。 中国大地上,从汉代以来,佛、道两大宗教就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着支配作用,而且 以不同形式渗透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佛、道神灵体系中的一部分神,在客地 的影响也是如此。 (1)观音崇拜。客地的佛教信仰很有趣,大小寺庙的正殿供奉的虽说照例是佛祖释迦牟 尼及佛教系统的神明,但在民间主宰客民心灵的,却不是佛祖,而是“大慈大悲,普渡 众生”的观音菩萨。寺庙里供奉观音自不必说,很多人家的厅堂里,都供有观音的雕像 或画像。对观音的崇拜几乎遍及各村各户。 这也许由于观音最能倾听人世间悲哀的心声,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怀,保护贫病困苦的 百姓,引渡有罪孽和做错事的人走向光明。因此,客民对她的顶礼膜拜最盛。 (2)道教信仰。道教对客民影响至深,稍有钱财的客民,遇有丧事,既请僧人做法事, 又请天师、斋嬷做道场,佛道共同超度亡魂。当然,也有的只请僧人或只请天师、斋嬷 。 在客民供奉的众多神灵中,属道教鬼神体系的居多,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天官、地 官、水官)、城隍、后土(守护坟墓之土地神)、土地伯公(多在村头、田头,守护山林川 泽之神)、关帝、神农大帝(主五谷丰登之神)、玄天大帝(禳除火灾)、门神、财神、灶 神、注生娘、千里眼、顺风耳等等,不一而足。 除传统的佛、道信仰外,18世纪以来开始从西洋传入的基督教、天主教,在客地也有 布道,但其信徒人数远远不及佛道两家。 (3)文武二帝。客家人特别重视读书,一些贫困之家,为了能供出一个读书人,砸锅卖 铁也心甘情愿。读书即为做官,客家男子视此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必由之路。所以 ,在客家居住地区,一般都建有文祠,供奉文(孔丘)、武(关羽)二帝。当然,也有合称 文武庙的,例如福建连城的培田村。 孔夫子是儒家之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客民奉 之为保佑登科中第的最高神明,因而供为文帝。 关羽,这位三国时代蜀国的著名武将,为什么也被请进“文祠”呢?这大概是因为科举 制度把他们连到一起了。科举分文武两科。考武科的也得读书。只习武而不读书,便只 是一介武夫。关羽是文武结合的典范。随着“三国演义”俗文学在民间的普遍流传,他 生前的勇武精神、高风亮节,便被民间编织成完善的神灵并大加崇信。客家社会心理是 读书做官,文官是官,武官也是官。文官治国,武官卫国,文武之官护佑着国泰民安。 当然,供奉关帝的,不单只读书人,客民的家庭、店铺甚至村落,也有不少人为关帝 设置神坛。 第二,祖先崇拜。 所谓“祖先”,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狭义的祖先,即与本宗族有血缘关系的直接 祖先;其二,是广义的祖先,即历史上出现过的有作为、有贡献的客民,被后人作为神 明崇拜。 (1)列祖列宗。客民是个极看重宗族的民系,他们对自己的列祖列宗,一生都怀有崇拜 敬畏之情。所以,客民每个宗族都建有祠堂,供奉祖宗神位,按时敬献香火。而且,客 民在自己的住所——围屋或土楼的堂屋里,也设有祖宗牌位。 客家人的堂号、堂联,可谓客家的“微型族谱”。堂号,一般是表明家族发祥地或望 出地;堂联,则多叙述祖先功德、官爵地位及兴盛时代等。每到除夕,客民将书有堂号 的大红灯笼悬于门前,将堂联贴于大门框上,隆重其事,年复一年,代代相传,让子孙 后代不忘宗典。这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