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 I 01 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6(2002)01-01 66-09 关于“后现代”,在中国已有许多介绍和阐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学术界又出现 了一系列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走向直接相关的“后”概念:诸如后新时期、后殖民化、 后国学、后美学等等。在各种语境中,电视艺术又不断被人们作为最典型的后现代文化 现象加以评论和分析。而近几年来,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又从“后现代”转向了对于“现 代性”的探讨,这似乎又在向人们证实着利奥塔所言:后现代是现代主义之初期的合理 性。而实际上,在理论界(更不用说在大众文化中)至今对“后现代”的认识仍是较模糊 的,一说“后现代”就什么都是“后现代”的,或什么都不是后现代的,这样势必会导 致出现理论上的混乱。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先廓清“后现代”概念及其内涵,才能对中 国当下的文化转型、理论话语转型作出恰当的解释,也才能进一步具体地分析后现代对 当下的电视文化,以及各种时尚性的游戏、娱乐等的影响和作用。 一、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概念之辨析 首先应指出的是,即使在西方,“后现代”一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括的注解。尽管 西方多位后现代理论家都直接对它作过说明、表述,国内也早有人总结过“后现代主义 ”的特征,如说后现代主义是无中心、无深度、零散化的,典型地表现为反历史主义、 反形而上学、反逻各斯主义等等,但诚如美国学者伊哈布·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所 言,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性”概念。为了搞清楚“后现代主义”的真实含 义,不妨先从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走向来寻找它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主义 ”的文化背景。 弗·杰姆逊曾对资本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出了极为精当的分析,即在马克思的 时代,出现了较完整的市场资本主义,亦即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资本主义。这时的文化尚 处于所谓“古典”时期,艺术上的主要表现形态是现实主义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们对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发端于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分析、总结,都与其时的生产方 式是相适应的,这是资本主义的第一阶段。到了列宁的时代,资本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 ,那就是列宁曾作了深刻批判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由竞争的大企业 向垄断集团过渡,在政治上它突出地表现为剥削、欺凌和控制其他弱小民族,这就形成 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也改变了资本主义原有的生产方 式。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既导致了殖民主义的出现,也使资本主义在大工业生产不断成 熟后,出现了国家市场向世界市场的扩张,成熟了的西方电影工业的向外输出也是这种 文化扩张的一部分,正如杰姆逊所言:“出现了垄断企业,出现了新的大规模的工业后 ,同时出现了新型文化”①。而这种新型文化则让人进一步感受到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 的自我异化、人的心灵被扭曲(如卓别林无声片中所表现的那样),这样,也就随之出现 了反理性主义的现代主义。 注释: ①[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1997年版,第158、162页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很快进入了冷战时期,一方面人的异化现象更为严重和普 遍,尽管包括电影在内的现代主义作品总是尖锐地批判着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社会 矛盾,但是,现代主义创作和理论仍无法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资本、人与市场、人与人 之间的各种紧张关系。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后,西方许多人士认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 淡化,经济乃至文化的一体化进程正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欧美强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 步得以发展,出现了以科技和信息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亦即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第 三阶段。如是,杰姆逊等许多后现代理论家们就将五六十年代“后工业社会”形成之始 ,看作是“后现代”兴起之时。科技和信息的迅捷发展改变了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电 视这一新型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又使千姿百态、由各种不同影像组成的世界一下子都闯 入了每个普通家庭。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发展,特别是电视广告以其特 有的迅捷和高效率完全突破了过去的广告形式,电视广告也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 到了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转向又反过来冲激着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融。在发达的 后工业社会中,消费,尤其是高消费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特征。传统的美学是一个纯粹的 、精神的、形而上的领域,而到了后现代,由于一切都被商品化了,以至美学领域(如 技术美学)中也渗透进了资本的逻辑。在后工业社会里,文化与商品意识、与工业生产 已紧紧地捆在一起,最典型的即是电影工业以及随之而来的影视文化产业和电脑复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视、电脑的普及,文化开始不断走向大众化,“商品化进入文 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 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总之,后现代主 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 为了消费品”①。严格意义上讲,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相悖的,精英文化往往更关注 现代主义,立足于深刻的批判立场,而且至今仍在宣扬着人类的各种终极“目的”、“ 元理论”,它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自我价值,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今天的大众文化 又往往带有后现代倾向,追求通俗、易懂,直观、感性的理解,即体现为浅近的平面模 式的文化消费。而且使一切都变得零散化、非中心化,甚至连“自我”意识也不复存在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