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也应看到,杭州要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城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作出巨大的努力,其中对杭州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改造就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不揣冒昧,在这里对杭州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转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期待得到大家的指点。 一、杭州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形成背景 1.杭州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是指偏安一隅,沉湎享乐讲求奢侈的南宋遗风。“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是对南宋小朝廷忘却靖康之耻,只顾纵情享受的绝妙写照。这种南宋遗风一直沿袭下来。只要不是兵荒马乱、戎马倥偬,杭州人总是抓紧时间尽情地享受山水之乐和满足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总是认为,杭州是国内最适合生活的城市。那些到外地生活一段时间的杭州人,一回到杭州,说出口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跑来跑去,总还是觉得杭州最好!”其实,不只是国内那些城市,就是欧美,杭州人也不甚稀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出国风就没有断过,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年轻人一拨一拨地往那边赶,但事事喜欢跟风上海的杭州人,惟独在这一点上却始终稳得住阵脚,不为所动。由此可见杭州人之偏安一隅的文化心态实在是根深蒂固了。 二是指杭州人缺乏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杭州人不大关心外面的事情,他们即使想了解世界,也往往更多地停留在生活的层面上,比如国外的美味佳肴、化妆衣着、家居装修、旅游娱乐等方面,而对于国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则兴趣不大,不甚了了。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晚上,举国欢腾,连兰州、昆明等边远城市也不例外,但在杭州城里你就找不到多少激动人心的场面。杭州人对我国加入WTO这样的重大问题也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敏感。他们不认为这些事情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这种文化心态已经给杭州的改革开放造成负面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落在其他沿海城市甚至一些内地城市后面的现象,就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三是杭州人缺乏创业的精神,也不够大气。许多人说:杭州人会生活,但缺乏创业精神;也有人说:杭州人脑子灵,但吃不起苦。改革开放以来,浙东、浙南等地的创业精神在全国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但杭州完全不是这回事。杭州这地方找很难找到艰苦创业的典型。杭州的文化氛围不认同艰苦创业的精神。那些吃苦耐劳、拼命硬干的人往往被杭州人说成是“想不开”或者是“劳碌命”。一些杭州人在本地做不出什么事业,而到了外地则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文化环境。杭州人也不够大气,古时候出不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近现代同样很难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企业家、大银行家等。虽然这些年杭州经济发展速度是快的,但是在企业规模上总是上不去,直到如今仍然没有航空母舰级别的大企业,不要说跟青岛等沿海城市相比,就是跟合肥等内陆城市相比,也差得很远。这一现象无论如何与杭州人“不大气”的文化性格有关系。 四是杭州人商业气息不重、不精明、不功利。作为古都的杭州,历来是达官显贵云集之地,而古代的官文化或者说贵族文化一直是鄙视商业的。买卖人特别是小商小贩是杭州人所看不起的。虽然杭州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但杭州人相信的是读书做官。杭州人与同在浙江的温州人宁波人绍兴人等相比,在商业头脑或者说功利心方面可以说望尘莫及。如近10多年来,杭州办起了许多大型专业市场,但如果跑进去逛一圈,你就会发现,那些店主并没有多少是杭州人。杭州人无论对挣小钱还是挣大钱都不太感兴趣。与上海人相比,杭州人既不精明更不高明。这一点上,杭州人倒更有一点像北京人,做人追求的是那种气派、那股洒脱和韵味。 五是指对诗意生活方式的追求。杭州人似乎天生有一种古典的“准贵族”心态,他们对诗意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向往的。就拿游山玩水来说,明朝高廉的《四时幽赏录》是这样描述的:一、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面溪楼啖煨笋,保俶塔看晓山,苏堤看桃花,等等。二、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峰避暑,湖心亭采莼,等等。三、秋时幽赏:满觉陇赏桂花,胜果寺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六和塔夜玩风潮,等等。四、冬时幽赏: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雪后旗海楼观晚炊,除夕登吴山看松盆,等等。杭州人在吃上头也是颇讲求诗意的,南宋以来,杭菜融合了“旧京师人”所带来的烹调方法,保持和发展了鱼米之乡特产丰盛的优势,“南料北烹”,结合西湖胜迹风貌的文采,形成了自己的风味特色。有趣的是,南宋时,杭州菜被当作很有文化含量的菜肴引入福州,形成“雅菜”的菜肴①。小说家金庸对杭州菜的“诗意”也曾大加称赞,题词为:“一桌有文化的好菜”。杭州人的喝茶也颇有诗意。旧时上杭州的茶馆喝茶有喝吃讲茶、吃书茶、吃彩茶等等的讲究;现在无论你走进杭州哪一家茶馆,不说茶本身的“雅号”有多少,就是那种环境情调,也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六是指杭州自古以来注重文化和教育的传统。杭州素称文物之邦。这与杭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吴越地区早在唐朝以前就是我国“文气”很发达的地区。读书、藏书的风气很盛,诗文方面也是名满天下。杭州的莘莘学子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吴越国时期,在全国战乱不已的情况下,钱王实行“保境安民”的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的雕版印刷得到长足的发展。北宋时期,杭州成为我国三大印刷刻书中心。宋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为下。”南宋杭州设立太学、府学等各种学校,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近代也是如此,杭州的教育是比较发达的。浙江大学、杭高等学校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杭州还是近现代学者名流的聚集地。那些文化巨擘如鲁迅、郁达夫、李叔同、马寅初、茅以升、竺可桢等几乎都与杭州这座城市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就近代中国文化名人对城市的认同度而言,除了北京、上海,很难有城市能与杭州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