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将人的根本特征归结于能自觉地创造一个文化符号构成的新世界——社会文化系统,以丰富自己生存的天地。德国人类学家、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中指出,这种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标志了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正是人的劳作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1]指出人的存在是以文化活动为依据的,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到人性的高度。同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语言的核心地位,但也把语言列为其他组成部分之首。 人类文化又是以民俗文化为基础核心的,人类最早创造的就是民俗文化,原始人就处在以神话、习俗为标记的包括图腾、巫术、崇拜、禁忌在内的综合性的原生态的民俗意识团中,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己创造的习俗文化制约。人类独有的文化创造力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限制和方向的,被他们所存在的社会现实、生活群体、传统方式所塑造,也就是要受到民俗文化的制约。正是以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基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纷繁多姿的民族风情。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核心,因此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二者都是人类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语言中积淀着大量民俗文化信息,民俗与语言相互影响,有些民俗事象直接表现为语言或言语形态,如俗语、禁忌语、口彩语等民俗语汇。 那么,什么是民俗呢?简单地说,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久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民间生活、文化模式。民俗的内容繁杂广泛,我们可将它分为物质民俗、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游艺竞技民俗,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风俗习惯;个人在人生社会中所经历的仪礼习俗,如生、婚、丧等以及人类群体为适应生存和发展共同创造长期形成的习俗如人际交往民俗和岁时节令民俗;民众间流行的各种崇拜心理观念、民间禁忌等等。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由表层文化和本质文化两个层次组合而成,前者记载于文献里,后者流传在民众生活中。而民俗文化则是民众生活中的本质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也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人类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探讨“语言、种族和文化”时认为,“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2]萨丕尔也指出了语言与民俗不可分离的特点,要真正地了解和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不能脱离其民俗文化背景的。 二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可以说是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民俗文化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民俗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模式,特定的民俗文化营构出特殊的生活氛围,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民俗之中,无法离开。留学生来到中国面对的是与其本国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全新环境,中国民俗文化是他们有必要首先了解、掌握的,因为在生活、学习、交际、工作中处处离不开民俗。《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讲的就是初到异地了解民俗的必要。留学生初到中国会看到许多他们认为“奇怪”的现象,提出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中国人就会问很多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在中国人家里吃饭,我吃饱了为什么还要让我吃;接到别人的礼物为什么漫不经心地放到一边;为什么穿着睡衣上大街;为什么喜欢过分地没有根据地称赞别人而显得虚伪;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待客礼仪、民俗心态等民俗现象有关。 不少留学生都谈到过刚到中国时被中国人劈头盖脑的问题弄得不知所措,第一次见面,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年龄、工作和收入并无所顾忌地打听对方的有关情况。而这些在西方和日本是个人的隐私(privacy),他人无权过问。所以他们听到这些提问就感到尴尬或反感,觉得是对别人的不尊敬。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不了解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中国人见面彼此询问一下对方的近况,如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家庭等是理所当然的,是表示对对方的亲近、关心。这种习惯的形成与中国的家庭宗法制有关。一个家族内,既有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严格等级制度,又讲究父慈子孝、亲情洋溢的天伦之乐,个人既受到关心、爱护又被支配,个人生死荣辱都与家族息息相关。家族内一切事务都按尊卑、长幼、亲疏严格区别对待的一套伦理法则来办理,完全没有个人的自由,个人在家族内是没有秘密可言的。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绝对没有隐私观念,而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隐私观念不同。在西方人看来,跟自己有关的一切都是个人隐私,他人不得干涉。中国人的隐私概念没有这么宽泛,常是指与个人有关的不好的方面,而且个人的隐私又会扩展为家族的事情,俗话所说“家丑不可外扬”正是此意的表述。人们一般认为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宏观特征是,西方文化的主线是个人本位,也就是个体主义,而汉族文化的主线是人伦本位,也就是群体本位或称集体主义。西方的个人本位,以个人为中心,只要不妨害他人,一切由个人自主并为之负责,由此特别重“隐私权”;中国的人伦本位总是以不破坏群体关系为前提,以他人为参照,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社会、家族,往往受制于特定的群体类别与等级次序,由此个人的隐私观念极其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