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F.科尔比在1976年7月4日《纽约每日新闻》的一篇文章中说,“男人情愿承认犯了叛国罪 、 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戴了假发,也不愿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这真是以幽默之道 道出了英美人的幽默观。从中可见幽默在美国人心目中具有多么高的社会价值,同时它也反 映了美国幽默的一大突出特点——夸张。中国人也喜欢幽默,但似乎谈不上热爱。中国人也 提倡幽默,但似乎没那么张扬,它们通常会解释说:“每一个人的天性中多少有些幽默感, 在人际交往中,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和平与欢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 孙绍振1990:10) 可见,幽默虽然是人类共同的心灵财富,但却受制于历史文化诸因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 色。本文探讨的即是中英(包括英美两国)幽默在比较中表现出的各自特色。 二、中英幽默的功能 一般认为幽默具有下列普遍功能:1.释放心理紧张,缓解精神压力,对社会禁忌实行“擦 边战术”;2.调节人际关系,增进融洽和谐;3.确立优越感;4.防御心理伤害。然而这些功 能在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中的发挥程度各不相同。例如,英美人比中国人更欣赏不友善的玩 笑,因为“在美国人身上,攻击和暴力显得更为盛行,突出”(J.H.戈德斯坦:《跨文化研 究者:各地幽默》,转载于A·济夫1992:导言第6页),而“这几年来,英国幽默的攻击性 已经变得越来越强了。”(A·济夫1992:161)再如,由于英美人在性方面比中国人更开放, 因此往往更能侃有关性的笑话。另外,“在英国幽默中,智力成分压倒了其他成分。”(A· 济夫1992:导言第6页),这也许是英国人想藉此显示自己的高明吧。综合看来,英美幽默更 多地发挥了其缓解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中国人使用幽默则似乎更侧重其社会教育 功能。我国文学评论名著《文心雕龙》中,对谐隐这一幽默形式的评介是:“古之嘲隐,振 危释惫。”意思是:“古代的嘲笑文章和隐语,目的在于拯救危亡和释除疲惫。”的确,中 国人的幽默大多用来讽刺和规诫,以增进社会的融洽和谐,要么就成了单纯的引笑释怀的工 具。 三、中英幽默的内容和使用场合 从幽默的内容和使用场合来看,中英幽默也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如“美国的大多数笑话 都与性和攻击相关,中国笑话则更多地围绕着社会交往。”(A·济夫1992:导言第7页)在《 幽默的民族风格》一书中提到:英国攻击性幽默的主要对象已经由过去的少数民族等转为性 格典型和职业典型(医生职业看来仍然名列前茅);英国的大部分性幽默具有强烈的猥亵色彩 ;不时有大量同一主题的悖理笑话风行英国全国;英美都有不少同性恋题材的笑话。中国幽 默则根本没有上述特点。中国古代笑话绝大部分从劳动人民的爱憎出发,反映了中国古代广 阔的社会现实。它丰富而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内容是由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 主 要表现在:对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给以无情的揭露;对达官贵人的贪污和掠夺给以无情的 鞭挞;对劳动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给以热情的歌颂;对人民内部的迷信和无知给以善意的劝 讽。当代笑话的题材虽有所拓展,但总体上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方向。在美国 ,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似乎都热爱幽默,他们的生活中随处闪烁着幽默的言辞。 比如最近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在耶鲁大学做演讲时,也不忘对耶鲁的差生幽上一默:“绩优 生有希望当上总统,绩差生也有希望,不过只能当副总统。”(大意)英国人的幽默也出现在 生活的各个层面,因为这个号称世界幽默文学之乡的国度里,“‘缺乏幽默感’对任何人都 是一种很重的批评。”(A·济夫1992:162)而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幽默这个词在国内已经是多年不提了。一提幽默,就和贫嘴恶舌、嬉皮笑脸、无意义的逗笑 划等号。”(胡絜青1981:12月24日第3版)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幽默意识已经增强了 不少。但幽默绝对称不上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四、中英幽默的语言手段 A·济夫总结说:“在所有对文化进行比较的人类学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幽默的技巧是相同 的 。不协调,惊讶以及地方逻辑是一切幽默的主要因素。它们是认识因素,认识的过程具有普 遍性,因此,没有理由预期存在着民族的或文化上的差别。”(1992:导言第4页)但体现“ 不协调,惊讶以及地方逻辑”的语言手段在不同文化中还是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值得探讨 。如中国幽默充分发挥了汉民族语言的特点,利用方言、口语、文言词、歇后语、绕口令 、同音字、形近字、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等手段,阐明深刻的含义,起到引人发笑的艺术效 果 。《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一书对英语幽默的语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据此将英 语幽默分为以下四类:1.以语言歧义为基础;2.以其他一些语音、语法现象为基础;3.以语 用效果为基础;4.以一些特殊语言表达手段为基础。其中第一类中有关语音歧义和词汇歧义 的部分,以及第二类中有关语音和词法的部分,若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文字能力,是很难理 解和欣赏的,而且绝大多数若想译成汉语都不能不加上注释。限于篇幅,下面仅举以词汇歧 义为基础的英语幽默为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而且经常词义背离较远。它是 产生歧义,导致双关的一个重要语言基础。对那些英语词汇量有限的中国读者来说,理解和 欣赏这种幽默尤其困难。如: “How can you make a tall man short?” “Borrow 10 dollars of him.” 这则幽默很象一条谜语。Short在第一句话中因与tall连用,使人们只想到它的一种意思, “矮的”。可猜谜人很聪明,想到了它的另一种意思,即“短缺的”。再如: Capital punishment:Income taxes. 如果不清楚capital punishment本是“死刑”的意思,而capital在此还可理解为“资金” 之意的话,就无法体会其中的幽默了:这条对所得税所下的“定义”,是影射所得税之高犹 如判你死刑。 此外,关于语言手段应用的“度”的把握,中英幽默也有不同。中国幽默一般反对“用语 过度”,英美人则似乎无所顾忌。如对于英国幽默来说,要特别注意:它对智力成分的强调 有时超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这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经典的俏皮话,在英国人眼里充满哲理性而富于幽默感。但中 国 读者却可能把它当成一句“废话”。下面这则20世纪60年代风行英国的笑话就更得不到中国 读者的认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