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角度 当代国内外社会经济变革赋予了学术研究以深刻的内涵与广阔的空间,催化现代科学的融 合与裂变,其中关于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问题的探讨,就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人类文化与消费 理论所做出的阐释。根据对当代中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的文献资料(1985~2000年)的考索 并兼顾到近代国际学术动态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沿革,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在1985年 之前,未见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有明确的探索性论述;国内理论界也多是在讨论社会主义生 产目的时使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词一带而过,仅有很少著作如《社会主义消费经 济学》(1983)、《消费经济概论》(1984)等论及文化生活消费问题。 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关系的理解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就当代中国学术讨 论的文献(1985~2000年)来看,可归纳出三种观点:一种是“包容说”,即消费文化包括文 化消费,文化消费只是消费文化的重要论题之一(注:尹世杰.当代消费经济词典[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5);另一种是“区别说”,即消费文化与文 化消费相对独立,消费文化是消费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消费是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 一 (注:司金銮.消费心理学——可持续消费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6. );第三种是“交叉说”,即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虽相对独立但存在互相交叉的内容(注:司金銮.消费者行为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1.)。本 文经对《消费经济》、《中国消费者报》等15种报刊和36种“消费经济学”类著作及有关书 籍的检索与分析,按所提取的一些基本标志及其学术内在联系客观地梳理、归纳出两条基本 线索:一条是讨论文化消费问题,另一条是讨论消费文化问题,鉴于当前关于文化消费与消 费文化关系的三种“观点”至今尚在讨论之中,以下还只能求实地分别对文化消费与消费文 化的学术历程加以综合考察,重点探讨当代中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讨论(1985~2000年)的 学术成就与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发展规律而抛砖引玉。 (二)文化消费问题的学术成就与特点 当代中国理论界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化消费”术语始于1985年的一次研讨会,而促使学术 界对文化消费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则究源于“三点融合”:其一,国际文化热点。约在20世 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由“韦伯命题”讨论引发出一场文化热,如欧美的东方儒学热、日本 文化热、美加的公司文化热以及中国的企业文化热,这股“文化热”在宏观上折射出人类社 会发展的整体高层次内省之光,在微观上反映出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警示人们必须对经 济行为作文化学的反思,这必然涉及到消费领域;其二,国民文化发展需求点。改革开放使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物质生活需要的相对满足必 然要求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与之相适应,即“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使得 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当时的工作重点。据有关的实证分析,1984~1987年的中国文化 消费要素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物质消费的发展,说明当时国民文化需求发展缺少宏观经济文化 政策的引导;其三,理论家视点。1979~1984年间,从中国经济科学体系中派生出“消费经 济学”这门新学科到掀起消费经济研究热潮、出版一批著作,从1985年创办了《消费经济 》、《中国消费者报》等刊物到“中国消费经济学派” (注:司金銮.消费心理学——可持续消费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6.)的初步形成,中国学术界在系统研 究消费理论与实际问题时,已经涉及到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问题(注:刘方.消费经济学概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尽管在1985年以前有关 著述还大多局限于物质资料消费方面的消费经济研究,但其后中国理论界在不断完善消费经 济学体系的同时,发现精神文化消费研究的滞后性。上述“三点”缺一不可地为当代中国文 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至1987年前后,一些相关的专业报刊几乎不 约而同地开始强调精神文化消费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同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消费 经济讨论会的开幕词就明确提出“随着实物消费品不断丰富,人们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 需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开拓、发展文化消费、精神消费,来适应消费水平不断 提高的要求” (注: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者报[N].1986~2000.)的课题。并在《中国消费结构学》(1987)(注:林白鹏,等.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中已简要地分析了“劳务消费和 精神文化消费的合理化”,《中国消费结构研究》(1988)(注: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对此也有论及,而《家庭消费经 济学》(1988)、《消费者行为学》(1989)则专列一章进行讨论。应该说这是揭开当代中国文 化消费研究序幕的重要标志,也是多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历史与学术相互选择的必然趋 势。 基于上述有关的背景探讨和对一些基本标志提取及其学术内在变化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 ,1985~1992年的学术主要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问题的探讨。这7年间,虽有“消费文化” 词语见诸于《消费经济》杂志(1989)和《当代消费经济辞典》(1991)并有相应的论析,但大 部分著述还仅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问题的论述。经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各种报刊发表讨 论文化消费的文章有30余篇,出版论及文化消费的专著、教材、文集有20余种,所讨论的主 要问题可提炼出如下几点:(1)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趋向及其引导;(2)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与层次;(3)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发展总趋势与对策;(4)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结构比较; (5)文化消费结构失衡原因探析;(6)物质文化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关系;(7)消费风俗与 消费习惯;(8)闲暇消费合理化与闲暇消费力发展;(9)加强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10)文化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11)文化生活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相比而言,上述的论 述中,(1)、(2)、(6)、(7)讨论的较多,而(8)、(9)、(11)讨论的较少。综观这一时期文化 消费的学术发展,有四个显著特点:其一,由以往侧重物质消费的经济研究向重视文化消费 的经济研究转移,如通过文化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强调了文化消费对物质消费的制约关系等 ;其二,由居民文化消费问题的局部分析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系统研究转变,如1987年对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论述,1991年对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研究等;其三,由城乡居民文化消 费的实证分析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转变,如1987年对农村文化消费实证 分析,1990年对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预测,1991年对文化消费结构失衡原因、对策等命题 的深入探讨等;其四,由具体问题分析向理论规律探讨转变,如1987年以后对文化消费与消 费文化的关系以及闲暇消费力理论的探析,1988年对文化生活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等 ,这方面在消费理论研究中占有的比重呈逐渐增加态势。透过复杂的研究现象可以看出,文 化消费研究经由知识积淀、论域扩展与自组织开始向理论升华,逐渐显现文化消费的理论特 性。 (三)消费文化问题的学术成就与特点 基于有关的背景探讨和对一些基本标志的提取以及其学术内在变化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 中国在1992~2000年间突出地表现为侧重于消费文化问题的深入探讨。尽管“消费文化”一 词正式见于1989年的《消费经济》杂志并在《当代消费经济辞典》(1991)0中给出简要定义, 可进一步探讨之还是1992年以后的事。促使这一学术契机到来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以往理论争鸣至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为改革目标,经济体制转轨为 经济学特别是消费经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其二是宏观经济结构的具体而深入的研 究,特别是关于中国小康指标体系与小康水平的实证研究,促使理论界进一步探索消费文化 的 实际问题;其三,1992年在《消费经济》上发表了《谈谈消费文化》、《文化教育是第一消 费力》等权威论文,把以往文化消费研究引向深层的思辩,不仅开拓了消费文化研究的 空间,而且打破了消费经济学一统天下的理论“禁区”;其四,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对 中国消费学界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病”、“文化矛盾”等对中国消费学界 的启示;其五,国内消费文化规律的内在矛盾运动与理性逐渐显现,从1993年理论界提出“ 创建‘消费文化学’新学科”等论点到1996年第5期《经济科学》发表《略论消费文化学》 ,反映了中国消费理论界伴随“消费研究学科化”命题的深入讨论并综合以上因素所做出的 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