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海棠与山石曾结“木石前盟”,是怡红公子的死生之交,草木知己;书中主人公一片春心的寄寓与悲剧人生的血泪结晶;大观园的景观中心;贯穿全书的红线;全书的眼目。 关键词 兼美破灭 草木知己 红白辉映 照应人生。 孔子论诗,以为诗不仅可以“兴观群怨”,还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集诗、词、曲、赋、联、文于一卷“以小说形式出现的长诗”的《红楼梦》,是“天仙宝镜式的万花筒”,是一部“百科全书”,单就花草树木来说,包罗够丰富了。大观园中,既有牡丹芍药,秋菊寒梅,桃梨李杏,芭蕉薜苈;又有槿柘桑榆,蘅芜杜若,金葛兰芷,翠竹青松。真是秾华繁采,幽韵冷香,无所不包。众多的物象,编织在完美的艺术构架中,寄意抒情,各具灵性,给人以仪态万方、应接不暇的丰厚美感。 然而,在全书花草树木之中,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几块山石边,与几本芭蕉相对的一树海棠。海棠一物,是大观园景观的中心。它玉立在怡红院阶前;出现在全书许多重要的场合;分布在全书五分之一以上的章节里。对由之而派生出来的白海棠且有回加以吟咏;与之相关的人物达数十人之多。它作为美的化身,总是启人无限遐想;它作为全书的眼目,对在全书整体艺术构架之中的寓意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惜研究这一专题的论著至今罕见,以致影响人们对全书的深入鉴赏和领会。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探。 一、吹杖燃藜,嫩寒锁梦 ——秦可卿和《海棠春睡图》 海棠在“红楼”一书中的首次出现,是被人们称作“全书之纲”的第五回。当宝玉随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应尤氏之邀,来到宁国府花园中赏梅花的时候,秦可卿奉贾母之命安置宝玉歇息,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但故事乃是“吹杖燃藜”,心中便有些不快。《燃藜图》用汉代刘向传经故事,是勉励人们苦读诗书的。作为“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心中不快,完全可以理解。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鼓吹媚俗谀世、干禄求仕之道,更与宝玉的志趣大相径庭。所以,纵然房室精美,铺陈华丽,宝玉亦断断不肯在这里。 待来到秦氏卧房,情况便大不一样。一股股细细的甜香,已使宝玉“眼饬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一看,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案上放着武则天当日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艳情淫意,夺魄销魂,宝玉笑道:“这里好!这里好!”他就是在这个房里睡去,梦中游历了“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 《海棠春睡图》用唐明皇和杨贵妃故事。《太真外传》载: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其时,太真宿酒未醒,命高力士及侍儿扶掖而至,醉颜残妆,钗横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可见,这“海棠”二字已是美人与春心的代称。故唐伯虎有《海棠美人诗》:“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用海棠影带人物,寄托“一片春心”,恐怕是“红楼”一书中海棠总的含意。 宝玉对《燃藜图》的厌弃和对《海棠春睡图》的垂青,意味着对仕途经济、道德文章的背弃和对美与爱的追求。海棠这一物象在全书纲领性关目的第五回出现,其用意已有如图腾、旗帜一般的鲜明了。 第一个与海棠相关的人物形象,是“金陵十二钗”之首的秦可卿。宝玉与她的关系非常微妙。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一节,秦氏病危,宝玉同凤姐前往看望,秦氏拿着王熙凤的手,诉说衷肠,宝玉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觉时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在出神,听得秦氏说了那些话后,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 这秦氏乳名兼美,字可卿,“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格儿,只怕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呢?”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秦氏,兼有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之美。这就叫人不禁想起太虚幻境里“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的仙姬来。警幻仙姑分明说过,这位仙姬就是她的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并将这位仙姬许配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宝玉已经娶了这位“兼美字可卿”的秦氏。他们“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俩人“难舍难分”,婚姻是十分美满,可惜白日作梦,故曰:“太虚幻境”。可卿之死,“兼美”者世间已无,故宝玉为之一恸,“万箭攒心”。可见,塑造秦可卿这个人物,主要用意在于表现“兼美”之破灭。 美的标准,人各不同。宝钗其人,许多人认为她是完美的,可在宝玉看来,真正令人羡慕的是“肌肤丰泽”,“鲜艳妩媚”,是体貌,是外形,宝玉竟为此扮演过“呆雁”的角色。黛玉其人,“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然比起宝钗之“品格端方,容貌美丽”来,“人人都说黛玉不及”。宝玉曾暗想:宝钗这雪白的胳膊,“若长在林姑娘身上”该多好。说明宝玉并不认为林妹妹完美。正因为美之不可兼得,世上才有舍鱼而取熊掌的选择与追求。秦氏之美,钗黛各持一端,钗黛两美之间,取舍去就,人各不同。在众人多倾向宝钗的情况下,宝玉迥异常人,而引黛玉为知己,两情相契,认为“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什么金玉良盟,我偏说‘木石前缘’”。这种在钗黛二者之间的追求和选择,是继“燃藜”和“海棠”两图的取舍之后,主人公又一高层次的去就和取舍。只有体认这一线索和主旨,“红楼”一书的艺术构架之谜,才能迎刃而解。以上是作者让海棠首先同秦氏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秦可卿”三字,谐音为“情可亲”、“情可钦”、“情可倾”,亦可读成“情可轻”。正如秦太虚,亦可读成“情太虚”一样。太虚幻境即情的幻境,内含一个“空”字。我们抓住了这点,就能对“红楼”一书的无穷意蕴,有更深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