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lization)始于15世纪末西方海上冒险,资本主义的触角向世界 延伸,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霸权地位, 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现了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经济来往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 高,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重新组合。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我们无法也不能够回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走出封闭,融入世界主潮之中。经济全球化 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我们应当清 醒地看到,经济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在全球化趋势下,在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 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综合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马克思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每一种思想、宗教与制度,都必 须要么为自己的存在辩护,要么放弃存在的权利。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 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主题。 文化霸权带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层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要发展自我,在发展中求生存 ,实现强国之梦,自然难以摆脱西方经济的巨大影响,也必然遭到文化霸权主义全面“入侵 ”,给我国当代文化发展带来一些深层的问题。 1.社会生活场景、乃至文艺界、理论界呈现出一派“文化殖民主义”倾向。开放以来,在 大众文化层面,首先是港台文化的引入与流行,接踵而来的西方商品,如家电产品、“好莱 坞”电影、“麦当劳”、“肯德鸡”、WINDOWS等等,更是风靡中国。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 、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已开始为我国城市居民所认同。文艺界、理论界的情况也类似,我国 的新潮美术和先锋运动几乎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手抄本”,理论界也热衷于对西方思想流派 和学术术语的“搬运”工作。文化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造成了当下中国文化原创能力 的深层弱化。 2.人文精神失落,人们更多地采用实用主义哲学和态度。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20世纪中国 最为有影响力的思想启蒙运动,直接导引出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但对于市场经济行为 还 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进入90年代以来,任何话题都无法离开“商业化”这一带有西方实用 主义哲学的时代的话语。物质的极大丰富却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人 欲横流,人的各种本能开始表面化并趋于“合法化”;而人们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的人文 关切已为切近的利益所替代。文艺创作也变成了时尚的追逐者和适应者。 3.西方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市场生存与发展几近失控。在文化产业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文化产业大国,每时每刻都在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全面的文化“入侵 ”。他们利用广播、影视、书刊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竭力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试图 将 他们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我们,借以改变我们的政治信仰,扰乱我们的 精神理念,进而达到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市 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出现了为局部、小团体、个人的利益而置国家的根本文化利益于不顾 的社会问题。各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产品迅速泛滥,盗版,贩黄,法人文化走私;在 金钱驱使下,新生的文化掮客千方百计地贩卖传播各种庸俗、色情、暴力、迷信书刊和音像 制 品,严重扰乱了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管理,从而导致国家文化利益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我国 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4.网络时代的到来,构成了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尖锐冲突。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尖锐 冲突主要有:一是英语语言的冲突。目前国际互联网络上使用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形成一种 英语语言势力。这是一种新的霸权——语言霸权。二是边缘文化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入侵”,宣传所谓“西方中心主义”,形成文 化霸权。三是价值观念的冲突。当国际互联网络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精神带入千家万户时 ,西方社会 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也被无意识地模仿,并逐步由感性欣赏变为主动追 求。另外,大量带有色情、丑陋内容的信息,严重污染了社会,也污染了人们的灵魂。这样 的结果是造成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混乱,精神沉靡。 中国当代文化战略的选择 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理论家不断地论证,要使西方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使西方价值 观支配国际政治秩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1993年发表长文《文明的冲突》 说 ,国际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化的族群之间,文化的冲突将左右国际政治,文化之 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斗争的交火线。非西方的文化,主要是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所以 “儒家国家与伊斯兰社会将是西方的下一轮打击对象”。亨廷顿这种文化决定论的文化观念 暴露出的倾向值得我们重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其发展的长河中,既要广收博采、 熔铸万物,又必须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 第一,重视理论创新。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每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制度革新之时, 表达这种要求的最强大的声音往往来自思想文化领域,因而文化领域的革命、理论体系的创 新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先导。无论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还是20世纪中国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70年代后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以及90年代初解决“姓社姓资”的问题 ,都对人的精神、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大作用。冷战结束后,我国之所以在 全球化背景下遭到西方文化“入侵”而带来一些深层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来, 我们的理论界确实罕有引起世界关注的理论成果问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领 域的变化趋势缺少足够的研究。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要生存、要发展,重要的任务之一 , 就是要推动理论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为建设21世纪的民族文化提供 从思维方式到理论形态的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