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1)05-0089-05 一、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和教学目的 1.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 的一切活动、成果或现象。比如,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某一自然物的面貌、状态或 功 能,使其适应人的某种需要。他(们)的这一劳动就是文化活动,其劳动结晶也就是文化成果 。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而使现成的社会关系网得到重组和协调,使其 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的这一活动及其带有正效应的成果,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 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其更加理性化和 智能化,这就是人的文化过程和现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凡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 福祉,能将社会生活水平向前推进一步的一切劳动,都是文化活动或文化。文化是人类现实 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然而正如前辈学者指出的那样,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文化史,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文化史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创造的手段、规则、制度、习惯等;狭 义的文化史,则仅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树。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客观需 要确定的。本书编写目的,是为大学本科生简要介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发展阶段 的形态、状况和内在联系(规律)性。为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各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 了解,也考虑为教师的教学安排留下选择的余地,同时设想将同学接触文化史领域的口子拓 大一点,能够从多个侧面激发他们钻研的积极性,因此,本书拟在广义文化史的意义上安排 编写内容。在章节安排上,又适当照顾传统文化史的重点,增加了心态文化史的分量。对于 物质文明的叙述,只取社会生活的层面;至于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如农、牧、手工业生产的 细节等,则留待经济史课程讲授,本书不予细述。有关制度文化的内容,也仅限于文化建树 如政区的划分、管理体制、兵制、教育、选举制、法律、赋役制等,而将各类制度具体实行 过程的研读,归入政治等专门史。 2.中国文化史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史是了解中国国情,继承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和 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它至少需要和可以达到三方面的目的:一是掌 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习俗文 明等方面广博而深厚的建树,丰富知识,启发潜能,提高日后工作的热情、智慧和本领;二 是深入地了解国情,国情包括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我们通过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和研究,掌 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国情的历史方面,就能加深对国情现实方面的理解,从而加强 对两个文明建设必要性、迫切性和个人责任性的理解。三是能够为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的教 育和修养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素材。 二、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1.中国文化的特征 这是研究和讲授中国文化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中国文化有 其不同于世界其他文化的特征。我国前辈文化学家梁漱溟先生从中国文化中概括出14种特征 (注:见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载《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 4—29页。);台湾学者韦政通认为中国文化有10大特征 (注: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台湾水牛出版社1973年版。);类似概括还有多种。在前人的基础上,我 们还可以将中国文化的特征进一步概括简缩为基本特征和一般特征两个方面。前人指出,中 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的伦理类型 (注: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页。);这是对西方文化知识类型而言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在 中 国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下形成的。它不仅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而且影响着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及各时代人们的心 理和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以及教育、文艺、史学、制度、宗教、风俗中,无 不体现着孝亲、尊祖、忠君、敬天等伦理性观念,这是其他文化形态所没有的,因而可以看 作其本质特征。这一论断是准确、科学的。 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应包括它的广泛性 、连续性、平和性及独特的价值取向等。广泛性指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地 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质态文化融汇到一起,形成中华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的核心汉族是中国古代各地区先民不断地滚动式融合的结果。在这一融合过程中, 先有各地区部落、部族的融合,以及部落、部族融合中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比如见于记载的 先秦区域性文化,就有楚文化、吴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西域文化等等。秦 统一六国后,这些文化的大部分都先后融入汉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了。 中国传统文化在融合各区域文化的同时,还吸收了历史上从蛮、夷、戎、狄到氐、羌、匈 奴、鲜卑、突厥、铁勒、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等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被融 合而独立流传至今者,则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它对域外不同质态文化的改造、消化和吸收。如犍陀罗 艺术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中亚西亚的科技文化等等。有容乃大,正是由于中国文化以其 无比恢弘的气度和无限宽阔的胸怀,在将自己民族文化成果无私地传播给世界人民的同时, 又融摄、综合了世界各民族、地区不同的文化成分,才形成如同今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