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圳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现代 化“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下,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的过程。”(注:参见《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在这个过程中 ,文化现代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深圳经济特区, 建设先进的文化,就成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和评估深圳文化 建设的现状,探讨深圳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明确深圳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就有着十分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深圳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年来,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时至今日 ,不仅“文化沙漠”的帽子早已甩掉,而且已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新兴城市,引起全国 乃至全世界的普通关注。纵观深圳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显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基本适应了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开放的力度,变革的深度,乃至观 念更新的速度,都与内地其他城市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圳的文化现代化也是起步早 、发展快,文化建设基本适应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首先,政府决策从深圳经济文 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体现出开放性和现代性。如对香港各类传媒持坦然面对的开放心态 ,既拒腐防变,又不因噎废食,允许并鼓励进行积极的中港及中外文化交流;深圳市委、市 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及时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指导方针,较好地形成了掌 握“文化之舟”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科学合力;其次,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有 机协调,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销售基本在规范化管理下进行。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 文化需求,又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先导性。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化精品的策划和创作,及时地回应了深圳人思源思 进、开创未来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激发出高昂的精神风貌。此外,文化理论研究持续不 断,富有超前意识。以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为主体,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的 文化理论研究,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近20年来,不仅出版了一系列专论深圳文化的学 术专著,而且通过报刊开辟“文化广场”专栏,电视台设“文化风景线”栏目等形式,及时 地把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变成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批判意识,提升人们的文化 层次和文化品味的具体实践,从而引导人们站在更高的思想理论层面,认识深圳的文化现象 ,反思自身的文化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深圳文化建设最有特色、最具超前性的一个重 要方面。 2.初步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反映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是反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是反映和促进社会 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圳文化就其内涵和功能而 言,已初步体现了上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马克思主义主导 地位牢固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成为深圳人民的思想共 识和自觉行动。广大市民坚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试验 ”不忘原则,“排头”看准方向,自觉地在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从事各类社会经济 活动;(2)更新思想观念,塑造全新自我,实现人的现代化,已成为深圳人的自觉意识和具 体实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观念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和 规范深圳人工作与生活的文化自觉意识。超越传统、走进现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以适 应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已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3)社会文化环境日趋优化。依法治市 、以德治市,规范管理、民主参与,发展教育、尊重人才,崇尚进取、提倡奉献,发扬爱心 、关心他人,美化环境、注重环保等社会文化精神深入人心,社会进步分布各个层面,一个 “天更蓝,地更绿,花更艳,城更美,气更顺,命更长”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现代社会正向 人们走来。 3.客观存在着文化结构亟待优化的社会现象 市场经济的建立导致全方位的社会变化,其中包括文化活动和文化结构的变化。就市场经 济条件下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言,文化结构类分为实用性文化与理想性文化两大部分,前者 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意义的需要,后者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意义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社会 的文化活动也类分为实用性文化活动和理想性文化活动两大层面。深圳作为改革创新、快速 发展的经济特区,人们处在适者生存、优胜劣退的社会环境中,对现实生活意义的需要势必 成为第一需要。对此,如果不将现实生活的有限意义连接到理想生活的终极意义上去,使人 们意识到既要在现实的大地生存,又要在理想的高空翱翔,那么,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会过于 务实,生活方式就会缺乏诗意,实用性文化活动就会跃居主导地位,社会文化结构就会出现 比例关系失调的现象。综观深圳的社会文化,客观存在着这样一种文化结构亟待优化的现象 。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1)文化消费以满足现实需要为主,满足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比 例不大。深圳书城销售额虽然高居全国第一,但以技术类、应用类图书占多数,人们购书大 多是为了提高生存技能、谋求致富之道,追求精神升华的占少数;歌舞厅、迪吧、网吧、茶 座等文化娱乐场所,虽然人头涌涌,但人们到此大多为了放松疲惫的身心,在工作紧张之余 求得一时的喘息,不能也不可能在精神层面有多少提升;相比之下,有益于提升人的精神境 界的书画、摄影等各类艺术展览,却常常“门前冷落车马稀”,令艺术家和社会文化工作者 们感叹不已;(2)价值判断以现实功利为主要标准,工具理性大于人文理性。人们在工作选 择、人际交往乃至发展目标等方面,大多以利益为重,与此相适应,关注和重视的大多也是 能获得或谋取利益的技术和手段,这就导致劳动价值钱字当先,求学进修偏重技巧,人际关 系趋于利益化等不良现象演变成人们追逐和效仿的时尚,人文精神不被看重,人文理性受到 淹没,人的物化现象已不同程度地有所存在,主体文化的精神引导缺乏应有的带动力和感召 力,这种现象若长期存在下去,势必削弱人们的精神追求,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甚至会在 一定程度上削弱马克思主义作为主体文化的主导地位,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