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到全国各省市纷纷制定文 化大省(市)建设规划以争夺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争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制高点,这一切 都表明:一个开发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以发展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提高 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契机就在眼前。谁能有敏锐的机遇意识,做好“ 发展文化产业”这篇新文章,谁就有望在“开发文化的时代”这“又一次浪潮”中脱颖而出 ,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主动权。 被称为“朝阳产业”、“二十一世纪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在许多人看来是发达地区的 事,因为那里经济繁荣、市场化程度高,文化的产业化、商业化运作容易被接受;人们的文 化需求比较高,文化消费能力也较强,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深圳的变迁似乎就是一 个例证。一般地说,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完善的文化市场的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一 部《泰坦尼克号》投资17亿元,是我国几年电影投资的总和;《阿伊达》3000元的门票也非 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受,更不用说紫禁城“三高”音乐会最高达2000美元的票价。但这只是 显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实力、市场化程度有一定联系,却不能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必 然联系。否则,便无法解释下面这两个现象:甘肃、湖北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市场的完善 程度都不比江苏高,却创出了发行量超过400万份的《读者》和《知音》杂志,而作为经济 大省的江苏,期刊中发行量最大的不过才70万份;经济实力也远远不如江苏的湖南省,由上 市公司电广传媒率领的七大媒体近年来蓬勃兴起、声名远播,被称为“电视湘军”和“湖南 电视现象”,它们的一些名牌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收视率和栏目冠名权 拍卖价直逼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引人注目。去年10月,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南电广传媒 股份公司承办的白沙杯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创造了中国电视艺术节的新模式,开辟了 电视艺术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为长沙打造了一块永远的文化品牌与经济品牌。事实上,在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就象发达国家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机构绝不只是瞄准国内市 场而存在一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将目光瞄准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市场的需 求。 以我省苏北五市来说,那里就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 的生态文化环境。如: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被称为中国两汉文化的“三绝”; 淮安市的青莲冈文化遗址、明祖陵、沉睡在水底的泗州城以及烟波浩淼的洪泽湖等都是有待 开发的文化资源,“恩来故里”更是举世无双、含金量极高的一块文化旅游品牌;盐城市有 “新四军文化”以及麋鹿、丹顶鹤两个自然保护区,还是中国杂技之乡之一;连云港有引人 遐想的花果山及大伊山石棺葬、将军崖岩画、孔望山石像等;宿迁有以项羽为中心的楚文化 及碧波荡漾的骆马湖、九曲连环的古黄河风光带……这些底蕴丰厚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自然 资源,都是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但各地面临的相同问题是:文化资源虽然丰富,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却很低,文化产业的 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徐州为例,虽有龟山汉墓、 狮子 山兵马俑等震惊世界的发现,却并没有真正造成大影响,更没有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云龙湖群山环抱,与杭州西湖差不多大小,且水流清澈,与杭州西湖相比,其声名与创造的 经济利润却是天壤之别;无锡的“唐城”、“三国城”、“水浒城”,已成旅游名胜,徐州 的“汉城”,虽同为中央台影视拍摄基地之一,却游客寥寥。这无疑说明,空守着得天独厚 的 传统文化资源,并不能必然等来发达的文化产业。相反,美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较中国要贫乏 得多,但它的文化产业却远比中国发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经美国人的演绎,可以 带来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沉在冰海里的巨轮并不是产自美国,但美国人抓住爱情这个古 老的话题,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假乱真的制作效果和高效的市场运作,使得《泰坦尼克号》高 居20世纪电影票房收入的榜首。这表明,在世界性市场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 业,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利用多少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发挥传统文化资 源的优势,必须实行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与开发,特别是要学会用市场的眼光来审视现 有的资源,用市场的机制来整合现有的资源。 这方面的成功先例已有不少。如,云南丽江就走了一条通过整理文化遗产、发掘文化优势 壮大文化产业的道路。丽江的开发只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间还遇到了大地震。然而 ,他们发展之快令人震惊。他们的基本经验,就是紧紧抓住向联合国组织申报丽江为世界文 化遗产这项核心工作,扩张丽江的文化含量,发掘出极具魅力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再如,山 东省的临朐县,曾是全国贫困县之一,2000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总收入4亿多元,已靠文化 产业脱贫走上致富路。目前,临朐通过各类文化专业户、经济联合体的聚集辐射以及龙头企 业的带动作用,在全县形成了书画、装裱、奇石加工、旅游产品开发等十大系列40多个门类 ,每一种文化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书 画、奇石、根雕、红木制品等都已形成相对集中的专业市场,其中的奇石交易市场已成为长 江以北最大的奇石集散地。临朐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 宜、发掘优势、弘扬传统、发展特色。这对文化资源丰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具启迪意义。 因此,我们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文化产业物质投资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传 统文化资源丰富也不是可以依赖的必要条件,关键在人的观念和智慧,要有机遇意识和创新 意识。这里,尤其要强调创新意识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 的根本。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一切都要靠大胆的实践、探 索和创造。同时,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模糊的观念、现有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不规 范的准入制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亟需以观念、战略、制度等方面的 创新来推动丰富的文化资源向发达的文化产业转化。 一、要在观念上创新。要认识到文化产品有两重性,即无形的精神属性和有形的产品属性 ,文化产品或文化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特征,属社会生产范畴;文化市场是文化商品生 产和商品服务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客观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市场交换作为文化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运作方式;文化部门是一个精神型产业部门,文化产品是具有思想内容的 物质产品,文化生产部门应该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只有消除了对文化及 文化产业的狭隘、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有创新。所选择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要符合本地区具体的文化 情况,要在产业选择、发展形式、区域布局等方面选择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大力开发利 用以区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组织“一地一品”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使本地独特 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以及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以中心城市为龙头 ,以文化资源为纽带,加强地区间联动成片开发共建,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文化 新形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 展;发展基础性文化产业,如艺术演出业、文学艺术创作业、文化教育业、文化科研业;加 大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