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1-0215(2001)-0089-04 为了弘扬东方文化,总结和汲取20世纪以来全球东方学研究的理论财富,推动中国东方学 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促进中外东方学界的交流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互补,北京大学于20 01年5月16日至18日举行“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1]国际学术 研讨会。会议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一、关于东方文化 (一)东方文化综合研究 北京大学赵杰教授在《东方文化的魅力和东亚文化的精髓》一文 中 认为,面对人类千年嬗变和东西交流时空交叉点上研究东方学和东方文化,确实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东方文化在21世纪发挥的作用将远比20世纪要大,这已经成为全世界 学者的共识。21世纪东方文化具有更大的魅力,一是因为,人类从数千年农业文明跨向千余 年的世界文明,本身就是从东方田园牧歌式的和睦文化向西方机器轰鸣式的竞争文化的过渡 ,而世界文明走到了环境污染和弱肉强食的尽头,必然又要寻找新的文明形式,这种文明, 又是以原有的东方精神文明为基础,但又是经过工业文明洗礼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它是以中 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另一魅力是精神文明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人 对战争和强暴的控制能力即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和睦、合作)文化以及丰富人的素质的精 神追求等。扬州大学魏善浩教授在《东方神话——东方文化源头论》中指出,东方神话是东 方文学与东方宗教的共同源头。对东方神话的研究,是对东方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 民族历史的最深层的研究,是东方文化的寻根与探宝之旅,定能获得古朴的审美享受和深入 的理论思考。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刘富贤研究员在《东方文化与东方儒学》中认为,东方是带 有相对性、多歧性和不确定性的一个概念。从内涵上讲,它既是地理的,又是民族的和文化 的,同时也带有某种政治的含义。通常讲文化圈,主要是就历史文化传统方面讲的。就此, 人们把东方分为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这也就是东 方文化的三大体系。其中中国文化圈也叫儒学文化圈、儒教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儒学是一 种世界性精神文明资源,是当今东方学和东方文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东方各国及东西 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将为儒学发展提供新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李琛研 究员《东方智慧的现代阐释与运用》一文中说,东方智慧是人类对宇宙、生命、人之本质探 索思考的结晶。它是古代西亚、埃及、印度、中国等古老民族的文化瑰宝,涉及自然科学和 人文科学的诸多学问。 (二)东方文化专题研究 东方文化包括许多子文化,对子文化专题研究是东方学的主要特 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扎拉嘎研究员在《早期中国文化板块探略》中认为,在旧石器时代 晚期中国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文化板块。其一,秦岭以南的以摘取植物果实和挖掘植物根茎 为生活主要来源的,采集经济型文化板块。南方的巫文化即起源于这个采集经济型文化板块 ; 其二,秦岭以北的以捕杀野生动物为生活主要来源的,狩猎型经济文化板块。北方的萨满文 化即起源于这个狩猎经济型文化板块。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张德福教授在《印度文化在亚洲的 传播》一文中说,印度(包括现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是印度河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来 ,特别是公元前后的两千年间,印度文化呈放射状不断向外传播,几乎亚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传播的内容包括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礼 仪习俗、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制度等。北京大学刘曙雄教授在《20世纪伊斯兰世界文化思潮 浅议》一文中,从文化的角度审视20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揭示影响和推进历史过程的文化动 因,认为2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的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世俗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 因和伊斯兰文化融合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北京大学顾巧巧副教授的《埃及社会的阿拉伯 化和伊斯兰化》一文对埃及社会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动因和影响进行探讨。中国外 文局张晖讲师在《论世界四大文化圈和“波斯——阿拉伯”文化体系》一文中认为,波斯文 化是独立的文化体系,形成自己的文化圈。波斯文化体系与阿拉伯文化体系相并列。由于波 斯和阿拉伯两个文化体系在各自形成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因而可以合二为一, 称作“波斯——阿拉伯文化体系”。日本爱知文教大学陈德文教授在《日本文化的美意识》 中认为,古代的日本文化是从学习和模仿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日本文 化的乳母。然而,这不等于说日本文化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的精神文 化融入西方文化的诸多要素,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岛国文化态势。北京大学博士生张旭东 在《英国殖民时期缅甸文化和英国文化互动研究》一文中说,缅甸文化是多种文明相互作用 结合的产物。在英国殖民时期内,缅甸文化和英国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最终形成现代意义 上的缅甸文化。 二、关于东方文化交流 (一)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研究 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在《印度佛教的付法藏故事及 其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一文中说,印度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此后三四百年间,来华 的 僧人和翻译出的经典渐多,中国人对佛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其中也包括付法藏的故事。印 度佛教的付法藏故事由此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流传。美国《世界弘明哲学季刊》主编恒毓博士 《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认为,佛教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 “中国佛教”这一佛教形态。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王燕副教授在《从中国戏剧形态的演化看中 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中说,在对中国戏剧的发生、发展进行渊源追溯时,有学者执“印度 输入”说,中国戏剧中林林总总的“目连”关目均取材于佛经;中国戏剧习见的“大团圆” 式结局,与印度传统宗教观念中以“轮回”为表象的圆形循环时空横度存在着内在的关联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