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近十余年来《西游记》研究的情况,评价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论述中对《西游记》是不是神话小说、是不是浪漫主义艺术、是不是游戏之作等争议的热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提出的新论点主要是:对于《西游记》,尤需用文学接受理论来认识其双重价值,认为探索《西游记》的主题,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主人公行为的解释上,作家设置孙悟空传奇经历这条线索,是为了展示封建统治阶段体系的罪恶;《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社会黑暗秩序的抨击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预示。 一 对于我国几大古典小说名著,学术界研究《西游记》要相对薄弱一些,80年代前期面世了一批《西游记》研究新论,其数量虽少,但立论却大相迳庭,相互间的分歧大得令人瞠目结舌。 当今学术界常见“两部说”,如“两部《红楼梦》”、“两部《水许》”等,在对几种论点不得其解时,我想能否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着眼来审视一下这部巨著,以求得新的认知。这就是笔者要试图论证的《西游记》“两部说”。 《西游记》出自吴承恩一人之手,在其整个营造工程中,并不存在两个创作主体的构意,作品所注入的全部信息,是作者根据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选取的,何来“两部”呢? 能够解释这个问题的,只有文学价值的双重性理论。《西游记》究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故事,还是一部反映人间社会形态的政治小说?如果运用文学接受理论的合理部分,将这部巨著置于它与接受主体的关系中去加以分析,或许不至于陷入种种迥然不同的判断纷争之中。当然,这种探讨必须排除种种臆断结论的影响。 每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自身都构置着一个价值系统,其审美价值皆由这个价值系统源生。但读者对文学本体的认知,是在主客体之间流动着的关系状态中进行的。而欣赏者由于人生经历的差别、知识水平和文学修养的差别;思想情趣和精神状态的差别,可能导致一种文学信息发生不同的效应。《西游记》是一部老少欢迎、妇孺皆爱的作品,面对各种层次的欣赏者,尤能体现出其多重价值。在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学遗产中,没有一部作品能象这部巨著这样拥有广泛的喜爱者,特别是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美猴王通过各种艺术载体的传播,早已誉满全球,风靡不衰,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脍灸人口的童话艺术形象相媲美。《西游记》所以能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应,不仅是因为它将故事人物作了神怪化、动物化的处理,而且是由于作者在虚拟广阔而庞杂的艺术世界时,表现了超凡的艺术想象力。这就是一部属于儿童的、充满童话色彩的、也能够吸引成年大众的“西游”。也就是说,从艺术表现形式和大众在接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来看,它首先是一部神话的“西游”。 说到它的神话特征,涉及到《西游记》是不是神话小说的论题。何满子先生在《〈西游记〉研究的不协和音》①一文中提出:我们远离创造神话的时代已有几千年,现在还称《西游记》、《封神榜》之类为“神话小说”,是昧于“神话”这一特定的艺术概念的非科学的说法。只有按照鲁迅的叫法,称之为“神魔小说”,才是唯一恰符的名称。显然,何先生这一判定是根据“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这种狭义的神话概念作出的。原本意义上的神话,是在社会生产力极端原始,人类不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矛盾,而以非现实的想象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故事和传说。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这种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描述,来解释世界的起源,表现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和对理想的追求。远古神话中丰富的想象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神话的《西游记》,继承的是中国原始神话的文化精神。它所表现的神界本来气氛是庄严而沉闷的,它所描写的许多神祗,尤其是天上的诸神,高高在上,远离人间烟火。缺乏人的本能特征。不象西方古代神话那样,富有近似人类的鲜明个性,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具有人间男子渴望爱情、易生嫉妒情绪等优缺点。与这种爱情的权利高于上帝的希腊神话精神相比照,《西游记》在对神灵的总体塑造上,明显透出的是中国古代神话超越人生的空灵。除了猪八戒相对具有一定的七情六欲之外,包括主人公在内的其他神魔,在个人习性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似神而非人的灵性。纵观全书,几乎没有写过爱情,即使有那么一点爱情的萌动,作者却视其近乎邪恶。对此,佛门题材的拘囿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神话中“圣贤”英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这部不说充满着极其浓厚的神话意味,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其为神话小说。至于这一称谓是否适当,虽不是主要问题,却关联着对它一种艺术魅力的破释。 二 一部神话的《西游记》使一代代少年为之着迷,那么,其诡奇的想象是不是一种浪漫主义体现呢?以往,学术界在论定它的艺术风格时,大都认为它“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②,或具有“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③,或誉之为“是一部艺术上卓有成就、影响很大的浪漫主义杰作”④,等等。自从《西游记》研究出现多向化理论格局之后,关于它“浪漫主义风格”的论说开始面临挑战。吴圣昔先生在80年代中期曾对此提出质疑,1991年他在自己新出的《西游新解》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真正能够概括《西游记》风格特征的不是大而无当的浪漫主义标签,而是有机结合着的传奇性、诙谐性和哲理性。何满子先生在否定《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概念时,认为它不但不是人类童年期的神话,而且也不能根据它写的是超人间生活而判定它是浪漫主义艺术。他认为:“浪漫主义作家是认真相信或殷切期望现实按照他所描绘的那样运行的,他也诱导读者去相信现实就是他所描绘的状貌”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