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作为政治科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主要涉及国家间政治关系,即政府针对外国政府所采取的决策与行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关系又是跨学科的,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其他多种学科。即使是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包含外交、战争、贸易、联盟、文化交流、参与国际组织等各种活动。这些特定领域的活动就构成了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问题领域(issue areas)。在国际关系的各个问题领域,一国的决策者或采取合作的态度(友好和互助的行为,如全球贸易谈判),或采取冲突的态度(敌对和有害的行为,如印巴冲突和阿以冲突)。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各行为体在世界范围内围绕国家利益进行合作或发生冲突的过程。 因此,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就是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问题。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矛盾,贯穿国际关系 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对冲突与合作的研究就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中心问题。究其原因有 三:各国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是避免冲突发生、控制冲突的激化,争取通过国际合作实 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之间关系始终包含冲突与合作两个方面,冲突中有合作,合 作中有冲突;战争与和平实际上是冲突与合作的延伸[1](pp.15—16)。 上述问题领域从大的方面又可以划分为两类:安全和发展。因此,从国际关系的次域(subfield)来看,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包含两大内容:国际安全研究(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y,ISS)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PE)。传统上,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即国际安全研究。军事和外交活动、条约和结盟、领土争端等在过去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并将继续占据国际安全领域的中心位置。但到了冷战后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安全研究已经从军事力量和大国军备竞争这些传统的重心扩展开来,地区冲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种族冲突更加明显,经济安全的地位上升。另一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至 80年代,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国际政治经济学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除了国际安全以外的第二个研究领域。学者们研究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和金融关系,分析国家如何通过政治合作,建立和维持机构与规则来管理跨国经济和金融活动。到了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关系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学者广泛讨论诸如经济相互依赖、债务、对外援助、技术转让等问题。随着冷战和东西方对抗的结束,东西方对抗让位于南北冲突,南北关系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南北关系也从冷战时期的经济关系发展为主权、安全和发展等全面关系[2]。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要把国际安全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两者结合起来,安全事务中的经济问题越来越重要,反过来也是如此。“经济安全”(economic security)概念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结合。事实上,许多原则和理论在两个领域都是适用的。此外,通过这种结合,不仅扩大了各自的研究视野,而且将大大深化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二、方法 国际关系的分析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levels)和四种取向(orientations)。 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方法(Level-of-Analysis Approach)最早是由肯尼斯·华尔兹 (Kenneth N.Waltz)在1959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战争》中提出的。在书中,华尔兹从 人性 、国家、国际体系三个“概念”(image)对战争根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开创了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方法(注:See:Kenneth N.Waltz,Man,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9.)。1979年,华尔兹发表《国际政治理论 》,进 一步发展了《人、国家与战争》中的“三概念”,把“人—国家—体系”的层 次分析方法上升为一种“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分析国际关系体系 的理论和方法,成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961年,大卫·辛格(J.David Singer) 在《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一文中详尽地阐发了国际系统和民族国家子系统的理 论内涵及其重要性。他把影响外交政策的影响划分为两大层次:国际体系与民族国家。其中, 国际体系层次是最广泛的分析层次,它将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观察国家的全 球性行为模式,以及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辛格把这两种分析层次的关系比喻为“鲜 花和花园、石块和采石场、树木和树林、房屋和街区、汽车和交通堵塞、罪犯与犯罪集 团、议员与议会”之间的关系[3]。后来,还有的学者提出六个层次的结构,即决策者 个人、决策者角色、政府结构、社会特点、国际关系、世界体系(注:See:James N.Ros enau,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London:Pinter,1980,chap.6.)。 但是,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层次是个人层次(individual level)、民族国家层次(state level)和国际体系层次(systemic level)三级。在个人层次上,主要分析政治领袖的领导风格和决策者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期望、选择和行动。个人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人类本性(考察人类的基本特征包括认知、心理、生物等因素)、组织化行为(研究角色行为,即人们在特定群体中如何行动)、特定个人的行为(分析领导人的个性、生理和精神状况、自尊和抱负、个人经历、期望等)。第二层次是最普遍的分析层次,注重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对外政策。它处于体系层次的宏观分析和个人层次的微观分析之间,是一种中观层次的分析,把民族国家及其内部进程视为国际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层次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国家在国际社会是如何行动的,以及如何作出决定。不同的政府类型、不同的政治文化、不同的行为角色对最终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体系层次的分析强调在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国家和其他国际角色的互动,主要探讨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包括权威的组成,有哪些行为体,这些行为体相互作用的范围和层次等;权力关系(power relationships),即权力的分配或国际格局,包括极的数量、权力的集中、权力转换的原因和结果等;经济类型(economic patterns),包括经济相互依赖、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使用、发展不平衡等;行为规范(norms of behavior),指被广泛接受的帮助规范行为体行为的准则和价值,从而使体系有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4](pp.4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