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国会中期选举(Midterm election)之年。选举结果有时被认为是对总统任职 两年政绩的公民投票。美国最新民意调查显示,“9·11”恐怖袭击发生前,共和党的 支持率原本落后民主党11个百分点。但是,“9·11”事件发生后,在布什总统反恐战 争的号召下,美国民众群情激昂,全国上下空前团结,80—90%的美国民众支持布什政 府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定。(注:http://www1.chinadaily.com.cn/worldre p/2001-11-05/12796.html.)但是,90%的公众支持率并不能使布什政府高枕无忧,因为 美国国内经济很可能进一步陷入衰退的泥沼。目前,2002年中期选举已经拉开帷幕,布 什政府正努力敦促国会通过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以便尽快将减税计划付诸实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举措,而是事关布什政府政治前景的大事,共和党势必会全力 以赴,在中期选举前扭转经济衰退的局面。但是,民主党人对布什政府的挽救措施却不 以为然,他们愤然指责共和党人的计划是在敲劳动人民竹杠,为经济衰退开错了药方。 (注:http://www1.chinadaily.com.cn/worldrep/2001-11-05/12796.html.) 两党还将在有关反恐战争、保卫国内本土安全和恢复经济方面继续争论下去,参选的 议员们也将频频在电视节目中露面,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美国各家报纸、电视台 也将把注意力放在国会席位的角逐上,2002年美国政坛又将掀起一场媒体大战。综观美 国选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的美国,媒体在美国国会选举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 重,它是候选人和选民之间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是美国政治交流的工具,媒体本身成 为一个文化符号。每天各式各样报道为公众提供了一整套的价值判断标准。媒体告诉选 民,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治理。而对于候选人来说,媒体是竞选成功的成败关键之一 。媒体是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击败政敌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不仅仅只是个中 介,媒体本身的行为影响了选举结果。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曼德尔森(Mendelsohn)和克雷斯皮(Crespi)的观察,个人政治基于 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不断增长的选举费用和愈演愈烈的市场战略使选举成了“虚假竞争 ”。(注:Harold Mendelsohn and Irving Crespi,Television,Personality Cults an d the Pseudo Campaign,Allen Wells,ed.,Mass Media and Society(National Press Books,1972).)也有学者认为,赢得了媒体就赢得了竞选。本文试图探讨美国媒体在多 大程度上能够准确地反映美国国会候选人的政策倾向?媒体在美国国会选举制度改革中 起什么样的作用?美国国会议员的竞选策略、候选人竞选广告的运用又在多大程度上受 到美国新闻制度的左右? 本文首先介绍有关美国国会竞选的一般理论,然后分析竞选策略特别是媒体扮演角色 ,继而探讨美国新闻制度和国会选举的关系、媒体对于国会选举的影响,以及国会选举 中存在的难以避免的弊病,最后一部分将探讨未来改革方向。 一 国会选举与媒体的介入 美国政治学者比尔德曾总结道:“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上,选举是件极其简单的事;选 举在国内某些地方露天进行,用举手表决,碰到疑问则采取点名方式。政党的组织和党 务的处理有党员确定。几乎样样都照风俗和惯例办理。连正式选举用的选票照例也委托 党的领导人印制”(注:查尔斯·比尔德:《美国政府和政治》(下册),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8年版,第635页。)。如今在整个美国国会的选举过程,从选民登记、提名和 选举、直到起草正式选举报告,都有一套精细的法律条文。 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采取多数选举制度。更为精确地说,是“单一选区相对多数”选 举制度(Plurality with Single-Member-District System)。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在 应选名额只有一名的情况下,众多角逐者中只有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得票数不一定要超 过有效选票的半数,即只要获得相对多数)才能当选。习惯上,美国学者把这种选举制 度称为“领先者当选”(First-Past-the-Post)制度或“胜者全拿”(Winner-Takes-All )。(注:Austin Ranny: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NJ:Prent ice-Hall,1996),p.168.) 美国国会的选举有着自己简单鲜明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比起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议会 选举,美国国会选举的程序相对简化。(注:法国第四共和时期,国会选举采取比例代 表制。1958年后,改为单一选区两轮投票制度。但是比较特殊的是,1986年曾恢复一次 比例代表制。参见Thomas Mackie and Richard Rose,The International Almanac of Electoral History(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1991),p.135.)另外 ,其制度设计也为“两党轮流坐庄”创造了条件。这也是美国常常自诩的政党政治的“ 真谛”和民主政治的“正轨”。(注:Anthony 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 cy(New York:Harper & Row,1957),pp.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