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的由来 众所周知,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华约解散后,本已无继续存在的理由。上 个世纪90年代初,北约面临着“生存危机”,内部也有人提出解散北约。1990年7月北 约伦敦首脑会议明确提出改造北约,使其从军事集团变为政治军事组织,突出北约的政 治职能。但是,此后爆发的一些地区冲突尤其是海湾战争和巴尔干地区冲突,似乎为北 约的继续生存打了一支“强心针”,北约竭力从中寻找生存的“理由”。1994年1月, 北约正式提出了向中东欧扩大的计划,以巩固冷战的“胜利成果”。 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北约在1997年的马德里首脑会议上确定波、匈、捷为首批东扩名 单。随后,北约与三国进行了近两年的加入谈判,经过北约和申请国的议会批准程序, 三国于1999年3月正式加入北约。其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 轰炸,同时制订21世纪战略新概念,改变北约“防御性组织”的职能,扩大对外干涉能 力。1999年4月华盛顿首脑会议上,北约在通过确定21世纪战略行动方针的新战略概念 的同时,制订了向中东欧国家继续“敞开大门”的“加入行动计划”。 新一轮东扩胃口大 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纷纷申请加入北约。现已被正式列入“加入行动计划”的有:阿 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马其顿以及最近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的外长会议上新被确认的克罗地亚。 美国为首的北约很想一口吞下所有申请国,尽快完成其向东推进的战略,但在客观上 仍有很多困难。申请国不仅在军队机构、装备上远不能适应北约,改革还需要个过程, 而且内部的民族矛盾以及一些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也不会马上得到解决。北约决策机制 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果一下吸收众多国家加入,有可能使其在某些问题决策时 陷入瘫痪。因此,北约确定的扩大原则是“分批、分期”吸收。但由于“9·11”事件 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北约东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为北约的盟主,美国在选择扩大名单问题上始终起主导作用。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为 此在一年里先后四次访问美国,磋商扩大事宜。美国总统布什和其他高级官员多次放风 说,新一轮扩大将是个“广泛的大名单”。罗伯逊表示,扩大名单“可能有五个国家甚 至更多”。据悉,美国已经向盟国通报了主张北约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扩大的大名单设想 。关键问题是首先把哪些国家列入扩大名单,美与欧洲盟国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并不完全 一致,同时也不能不考虑申请国的反应。 北约的“加入行动计划”要求,申请参加北约的国家必须对其军队机构进行调整,使 其具有适应北约现代化水平,保证参加北约防务经费,并对国内经济进行改革,建立民 主制度,解决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和内部民族矛盾等。候选国根据北约设定的标准,近三 年来在对本国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彼此间共同加入北约的协调。从 2000年起,申请国多次一起召开各种讨论会、部长级以及首脑级别会议,讨论“克服历 史分歧”,“尽快置于北约保护伞下”的方法和途径。 为争取被选入扩大名单,候选国领导人近年来连续不断访问北约总部,向北约理事会 表达加入北约的强烈愿望。罗伯逊以及北约专家组对申请国逐个进行访问,实地考察各 国的条件和准备情况。去年3月开始,北约理事会与申请国分别举行了“19 + 1”谈判 会议,审议评估有关国家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选名单前的谈判已经结束, 现进入确定名单前的前期准备阶段。最后名单预计将在9月在波兰举行北约外长会议上 初步拟就,然后提交11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首脑会议审议确定。 安抚俄罗斯除障碍 北约上一轮东扩把防线向靠近俄罗斯边界推进了700到900公里,大大挤压了俄战略空 间。新一轮东扩将把北约“疆域”直接推进到俄边界,对俄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不言而 喻。上一轮东扩曾遭到俄激烈反对,为安抚俄,双方进行了反复谈判,于1997年签署了 《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并建立了俄与北约的常设理事会, 即所谓的“19 + 1”机制。北约承认俄在欧洲安全中的某些作用,俄默认了首次东扩。 但是,科索沃战争期间俄与北约关系降到了冰点,俄宣布中断与北约的合作关系。普 京上台后,双方关系开始逐渐恢复,但进展不大。“9·11”事件为双方改善关系提供 了契机。北约利用俄急于寻求与美国以及北约合作,以换取对俄大国地位承认和得到西 方经济援助的心理,不断向俄示好安抚,力图消除俄对北约新一轮东扩的反对。普京去 年底访问布鲁塞尔,与罗伯逊讨论了北约与俄建立“新型关系”问题。随后,双方决定 就建立北约19国与俄的“20机制”进行谈判。 今年以来,由北约和俄罗斯组成的专家组就新机制的“确切性质和范围”进行了多轮 谈判。5月中旬,北约19国外长和俄外长在雷克雅未克就建立新的“20机制”的北约— 俄罗斯理事会达成协议。5月28日,北约与俄罗斯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双方领导人正 式签署了协议。普京与北约19国领导人一起参加了新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双方 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