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波兰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8年来俄罗斯总统对波进行的 第一次正式访问。普京和波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一致认为,这次访问具有“转折意义” ,开创了波俄关系“新阶段”,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 普京的友好姿态 这次访问是波兰正在努力争取早日加入欧盟的关键时刻进行的,也是在波兰加入北约 将近三周年之际进行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普京做出了好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友好姿 态: 姿态一:两国总统开始会谈后,普京出乎意料地将60多年前波兰总理希科尔斯基将军 的档案材料移交给波兰总统——这是解开另一个波苏关系历史悬案的新起点。克瓦希涅 夫斯基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意味着波俄两国的历史学家可以共同来研究当 时的这段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科尔斯基曾是波兰资产阶级伦敦流亡政府的 总理,1943年前往英国途中,因飞机在直布罗陀海峡失事而罹难。 姿态二:普京出乎意料地在国家军和地下政府纪念碑前献花。这个纪念碑是三年前罗 马教皇捐资筹建的。国家军是波兰的资产阶级军队,曾是抵抗法西斯德国占领军的主力 军。但它属于波兰伦敦流亡政府领导,二战结束后一直被镇压和歧视。50、60年代在苏 联指使下,许多国家军老战士被审判、流放,有的被召到莫斯科处死,直到1989年苏东 剧变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姿态三:普京答应那些曾在苏联当劳工的波兰公民按照俄罗斯现行法律给予赔偿。二 战开始后,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占领了波兰大片土地,掳掠了约50万波兰人,其中 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地当劳工。1956年波匈事件后,波苏关 系解冻,大部分劳工返回波兰,但还有十几万人滞留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他们在 苏联遭到的迫害,同当年纳粹德国把波兰人掳掠去当劳工一样,应当得到赔偿。但普京 强调,“在不抹煞斯大林主义的危害时,不能把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同斯大林主义的罪 行相提并论”。据分析,波兰劳工即使能从俄罗斯得到赔偿,那也只能是象征性的。不 可能同德国那样赔偿费高达20亿美元。为了顺利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两国外长商定成 立专案组,专门从事这一问题的调查并提出建议。 姿态四:普京主动表示,俄罗斯方面将尽最大努力平衡两国贸易。波兰外贸逆差严重 。但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都没有对波兰说过类似的话。波进口俄大量天然气 (占俄天然气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而波并无多少产品可以销往俄罗斯。于是波对俄贸易 逆差严重。波副总理波尔认为,普京的表态具有“转折意义”。 姿态五:访问的整个过程,普京自始至终态度十分友好,坦率,诚恳,毫不做作。波 兰媒体承认,同普京谈话“没有任何禁区”。在拜访议会两院时,普京曾被问及非常棘 手的车臣问题,他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情况,并直言不讳地承认:对车臣分离主义者的镇 压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尽管有点过头了”。普京能如此务实、坦 率地回答问题,使波议员们感到十分满意和敬佩。 普京访波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为了协调两国关系和推进经济合作走上正轨,双方商定,建立两国总理每年会晤两 次的机制。 2、使人员来往正常化。波与俄民间关系密切,两国人员来往2001年达700万人之众。 其中400万俄公民来波,300万波公民去俄。根据欧盟要求,从2003年7月1日起波兰将对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人员来往开始实行签证制度,将以往的无序来往纳入正轨 。 3、在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问题上取得了进展。欧盟东扩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区 将成为被欧盟国家—波兰—立陶宛包围的一块飞地,原来俄方只打算同欧盟会谈,回避 波兰和立陶宛两国。现在决定,在欧盟东扩前俄罗斯、波兰、立陶宛三国领导人进行会 谈,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同欧盟谈判。此外,普京还邀请波方公司到加里宁格勒去扩建发 电站,并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奥脱桑”牌大轿车的组装厂。 4、普京访波期间签订了几个有分量的协议。其中包括交通协议和民航协议,大大减低 了波民航越境飞行的价格。这使波航恢复对远东的飞行成为可能。此外,还签订了俄罗 斯天然气过境协议和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协议等。 波俄关系改善是在1999年3月12日波兰同捷克和匈牙利一起加入北约之后的事情。2000 年夏普京总统批准《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战略》,采取面对现实的务实政策。同年11月23 日普京派俄外长伊万诺夫对波进行访问。伊万诺夫当时说,俄波关系中没有任何问题不 能在谈判桌旁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建立“双赢的平等伙伴合作”关系。这就确定了两 国关系的基调。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会见伊万诺夫时说:波俄合作的“黄金时代还在我 们的前面”。这是双方关系的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 波方的反应 普京的平等务实态度和友好的人格魅力,在波兰博得一致好评。波总统对此更是大加 赞扬,说普京是一个“十分平易近人的人”,俄罗斯今日有这样的好总统“是俄罗斯人 的福音”,应该向俄罗斯人民表示“祝贺”。实际上,无论从电视上还是从报刊的照片 上看,两位总统的亲热劲头,同前制度下两国领导人在一起时的呆板情景形成明显的对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