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和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对国家利益的研究也是国际政治研 究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多数认为国家利益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专有变量,但实际 上强调国家利益并非现实主义一家之言,因为任何学派都不否认国家行为的动机是认识 到的国家利益,甚至也不同程度承认国家利益是自私的,或者在国家互动过程中有自私 倾向。本文试图从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所 包含的基本理论主张和分析框架出发,对国家利益研究所涉及到的理论范式进行总体上 的检讨和总结。(注:See Robert 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Two Approa ch,”in Robert 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Boulder:We stview,1989),pp.158-179.)当然,通过考察三大理论范式在国家利益研究问题上的争 论,我们对这三大理论范式本身也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一、新现实主义之于国家利益研究 西方现实主义从卡尔注重历史描述的传统学派到摩根索强调权力的经典现实主义学派 一直到沃尔兹注重理论构建的新现实主义学派,都对国家利益表示了执着的关怀。一般 认为,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是从现实主义的四个核心假定引申出来的:首先,现实主 义学说都认为,主权国家是世界政治最主要的行为主体;第二,国家被认为是根据自我 利益行动的相似单位;第三,国家是理性的;第四,国际社会不存在合法的权威,因而 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行为的“自助”(self-help)特征: 人人对我,我对人人,国家只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保护。(注:Peter J.Katzenste in,Robert O.Keohane,and Krasne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2,4,1998,p.658.) 当然,为了理解新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首先需要了解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 主义在国家利益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就像在碰撞不断的 球桌上滚动的弹子球,其运动的动力在于弹子球的相互撞击,由此导致了现实主义关于 国家利益的第一个论点:国家是协调一致的整体,有一套客观存在的整体利益。同时在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行为的自助特征,迫使国家将权力的追求作为最现实的国家行为, 所以现实主义大师摩根索在其现实主义的经典著作《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 斗争》一书中提出了现实主义最著名、也是最简洁的国家利益观:以权力来界定国家利 益。它成为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的第二个论点。摩根索以权力来界定国家利益,还包含 了国家利益的追求应该在国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并据此来作为衡量外交政策是否合理 的标准。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最根本的是本国的生存和安全,一国所追求的利益应该同 其拥有的实力相称。(注: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0年版,第4页。)另外,在国家利益的形成上,摩根索实际上强调国内因素参与 了国家利益的建构。他认为,国家利益是相互冲突着的各种政治利益的一个妥协物,是 国内不断的政治竞争的产物,国家通过其各级机构和组织,最终负责解释和执行符合国 家利益的各项政策。(注:Hans J.Morgenthau,Another Great Debate:the National I nterest of the US,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no.4,1952,pp.971- 978.) 沃尔兹在经典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新现实主义理论。他将摩根索等人的“ 经典现实主义”的前提和假定更加丰富和系统化。他将人类自私本性转移到通过国家互 动关系而形成的国际无政府结构上,进而提出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学术界一般称 之为新现实主义。 在国家利益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对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修正是涉及到国 家利益的内涵。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力,权力被认 为是目的本身,也被视为国家利益。但是,新现实主义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 手段,国家拥有太大或太小的权力,都存在风险。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 力。国家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注: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文版前言,第2页。)在这里,沃尔兹 实际上认为安全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 新现实主义不仅对国家利益的实体性方面进行了修正,而且它为国家利益研究提供了 一套很好的分析方法。与经典现实主义比较,新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它摒弃了形而 上的理论思考,通过引进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并提出一些基本假定,把现实主义的国际 关系理论发展为一种高度简约的科学理论体系。沃尔兹建立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对国际体 系结构的概化。(注: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2年版,第5章。) 首先,结构是根据系统排列所依照的原则界定的。而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结构组成部 分的单元(主要是主权国家)具有主权平等的特征,在形式上每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都是 平等的,任何国家都无权指挥其他国家,也不需要服从其他国家的安排,整个国际体系 呈现出分散和无政府状态的特征。因此国际体系结构的排列原则是无政府秩序。新现实 主义一般都认为,无政府状态是一个常量,它是主权国家诞生以来国际政治结构的基本 特征和排列原则。因此,即使它可以成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因素,但却不能解释结果所发 生的变化。在沃尔兹看来,系统的变化取决于系统排列原则的变化,从一个无政府主义 的王国到等级制的王国,就是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变化。其次,系统是根据不同 的单元的特征(主要是功能特征)来界定的。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的特征,国家的 功能是相同的,主要是在国内建立秩序,对外进行防御。国家由此成为“相似的单位” (like units)。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在于它的实力或者在国际体系的威望,而不是它 们的功能。沃尔兹认为,只要体系具有无政府性质,组成体系的单元就具有同一性。因 此,“在界定国际政治结构时,不需要第二条,因为只要无政府状态持续下去,国家就 一直是同类的单元”。与无政府秩序的排列原则一样,单元的功能特征也是作为常量被 有效排除在沃尔兹的结构理论之外。最后,结构是根据单元之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的。 无政府主义系统的单元在功能上没有差别。因此,这种体制的单元,主要是按照它们完 成类似任务的能力大小来区分的。能力的分配,或者说权力的分配在无政府结构的国际 体系中是一个变量,其变化直接导致体系结构的变化。所谓权力分配是指物质权力资源 (特别是经济和军事权力)在体系内的集中程度,那些权力特别大的国家称之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