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引人注目。传统的以社会党和保守党为主体的左右两大 派系模式受到冲击,左翼共产党、中左社会党、中右保守党和基民党、极右民族主义政 党四大政党派系“同步发展”(注:“The New Statesman and anti-Semitism”,The N ew Statesman Feb.11,2002.),使欧洲政治斗争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与此同时,四派 都表现出一个共性——重视理论政策创新,走“理论兴党”之路。这种新的变化将如何 影响欧洲政治走向及一体化进程,无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欧洲政党格局的变化 从战后初期到冷战结束,欧洲(指西欧地区)政权一直掌控在中左的社会党和中右的保 守党、基民党手中,由两派轮流执政。欧洲共产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只能与 社会党联手进入政府参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欧洲政治风向出现了“先右后左” 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欧洲政治风向右转,共产党组织大量解体,力量严 重削弱;社会党声望下降,纷纷下台成为在野党。中右的保守党和基民党成为主要执政 党,主控欧洲政治事务。第二次是90年代末欧洲政治风向左转,中右派先后在大选中下 台,中左政党重新执政。进入新世纪后,欧洲政党政治加速发展,党派斗争日趋复杂。 从总体判断,中左和中右两大党派主导欧洲政坛的格局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但欧共和极 右两股势力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结构。 中左的社会党主控欧洲政治事务,进入执政高峰期。1997年欧洲社会党时来运转,开 始新的发展阶段(注:The Economist,March 6,1998.)。年初英国大选中工党战胜掌权1 8年之久的保守党上台执政;6月份法国社会党获得立法选举胜利,社会党领导人若斯潘 掌握了总理之职,使法国再次出现“左右共治”(注:Le Monde,5 Juillet 1997.)局面 ;1998年德国社民党也赢得了大选胜利。到2000年,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有13个国家由 社会党执政或参政,形成社会党一党天下的局面。东欧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党在经历了 “90年代黑色十年”(注:“East-European Political Trend”,The World Affairs,M ay 10,2001.)后,近两年来逐步成为政坛上的主角,目前已掌握波兰、罗马尼亚、克罗 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捷克等八国政权。从去年起,欧洲开 始进入新一轮大选期,社会党正在接受新的考验。英国工党已在去年的大选中蝉联执政 。法国2002年4月底总统选举和5月立法选举前夕,社会党在民意测验中稍占优势。德国 将于9月下旬举行议会选举,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拥有微弱优势,施罗德可能蝉连德 国总理”(注:“Germany's election”,The Economist,March 9-15,2002.)。东欧的 保加利亚等四个国家今年也有大选,社会党在民意测验中声望呈升势,有望在选举中获 胜。估计近期内,社会党执政的国家会略有增加。 中右政党进入执政“休眠期”,尽管受多种难题困扰,但仍然是欧洲主流政党之一, 是社会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长期执政的欧洲中右政党在世纪之交多国大 选中先后下台成为反对党,影响力急剧下滑。英国保守党在1997年和2001年两次大选中 惨败,目前在下院659个席位中仅占166席。德国基民盟和基社盟在1998年议会选举中失 败下台。2000年初,比利时基督教民主党人因医疗卫生和法律丑闻曝光下台。奥地利人 民党从第二大政党降为第三大政党。在东欧,波兰团结工会选举联盟、捷克基督教人民 党、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匈牙利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等政党都受腐败问题的困扰,声 望下降。法国保卫共和联盟虽然保住了总统宝座,但在国民议会中是少数派。 目前,欧洲中右政党在政权争斗中摆出了两种不同的架式。一种是谋求重新上台执政 。有20多个国家的在野的中右政党不断向执政的社会党挑战。如德国基民盟在默克尔出 任主席后,重新调整了领导班子,已基本稳住阵脚。它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共同推举施 托伊贝尔为2002年9月联邦总理候选人,对社民党构成巨大压力。英国保守党情况较糟 ,内部矛盾多,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部分党员对党的政策不满想退党另寻出路。目前, 该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已降到25年来的最低点。保守党新领袖斯密斯已开始革新党的组 织结构和纲领,欲彻底改变保守党形象,以图东山再起。 另一种是维护执政地位。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等9个国家执政或参政的中右政党即属 这种情况。以力量党为主的意大利“自由联盟”自2001年4月战胜了“左民党”为首的 “橄榄树联盟”上台执政以来,领导人西尔维奥·贝卢斯库尼总理虽被指控贿赂税务官 和做假账等多项罪名,但面对一盘散沙的左翼,牢牢掌握着总理大权。西班牙人民党自 1996年以来两次大选获胜,其领袖阿斯纳尔通过全力打击“埃塔”恐怖分裂活动,在选 民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2001年11月以微弱多数上台的丹麦自由党,重视发展经济,加 强社会治安,声望逐步提高。法国保卫共和联盟掌握着总统宝座,但希拉克总统两年来 官司缠身,受到“梅里事件”、“旅行门”事件及“固定资产事件”的冲击,日子也不 好过。右翼联盟内部矛盾重重,裂变不断。面对即将来临的总统、议会两大选举,保卫 共和联盟正全力以赴力保总统职位。 共产党开始摆脱“低迷状态”(注:Le Figaro,16 Jan.2002.),政治影响力逐步回升 。90年代初苏联解体灾难性地冲击了欧洲共产党。在东欧,波兰统一工人党解体,匈牙 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易名并分裂,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垮台,保加利亚共产党更名为 社会党,捷克共产党失去了政权等等。在西欧,先后有圣马力诺共产党、英国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宣布更名,放弃民主集中制和马克思主义。法共、德共、希共、葡共等党 员锐减,影响力下降。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整体陷入低潮。在经历了多年动荡之后,欧洲 共产党近两年已基本稳住阵脚。法共、西共、葡共、希共、奥共、挪共、德共和瑞士劳 动党等十多个较大的共产党进行了组织调整,健全了组织机构并加强了领导,开始谋求 在政坛上有所作为。西欧最大的共产党法共自2000年3月罗贝尔·于任总书记后,强化 了战斗力,影响力呈现升势,已成为国民议会第五大政党,并掌控四个政府部长要职。 德共和葡共加强了与工会的联系,通过工会活动扩大影响力。西共与工人社会党建立了 关系,携手振兴左翼力量。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正在重组,虽然力量较弱,但已能通过议 会外活动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欧洲共产党重新发展的原因除内部变革外,外部因素是 欧洲工会在上世纪90年代受到冲击,与社会党的关系疏远,开始接近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