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政治的全球性及其本质的嬗变,明显地打破了我们过去对国际政治的认识 ,首先在于对国际政治结构基本特征,即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理解。这是每一种国际政治 理论必须解答的首要问题。 一 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把国际无政府状态作为先验给定的因素,接受国 际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设:国际社会与民族国家的结构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不存在中央 权威,与其组成部分没有隶属关系,缺乏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和执行力,没有一整套 权力机构作为其结构的有形存在,从总体上来说处于无政府状态,它是一个恒久的“客 观存在”,凌驾于国际行为者之上,这是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国国为敌,弱肉强食, 战争成为常态,国家时刻以警惕的眼光审视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惟有依靠自己的力量 来维护自身的安全,这已成为国家的唯一选择和基本的国际生活方式。在国际无政府状 态根本制约下,国际政治一直处于安全威胁——自助——均势——权力变移逻辑之中。 因此,无政府状态、国家自私的本能和自助体系就成了国际政治的本质。西方主流理论 或以均势与极化结构,或以国际机制与国际制度,来制约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消极作用。 主流理论内部两派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判断有所不同。新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主要考虑相对收益,总体上难以合作,国际制度不能根本改变国际无 政府状态的后果;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强调国家考虑到绝对收益,会在国际无政府状态 下通过国际制度来推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但是,两者都从不怀疑以每个人反对每个人 的战争为基本特征的无政府逻辑,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国际无政府状态是主流理论的 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承认作为一种文化结构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却否定主流理论所谓国际 无政府状态的本源性,强调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在互动过程中认知的产物,也否定国 际无政府状态必然导致强权政治的逻辑,强调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强权政治都是国家实践 的产物。温特特别强调了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建构特征,从而否定了存在单一无政府状态 的逻辑假说。他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在互动中建构起来的文化结构,由此产生 不同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它可以是以敌视为特征的霍布斯无政府状态,可以是以竞争为 特征的洛克无政府状态,也可以是以互助为特征的康德无政府状态。因此,无政府状态 本身不能构成解释原因,要研究国家间互动如何影响无政府状态的形成与演变。温特的 结论是国家造就了无政府状态。①(注:Alexander Wendt,Anarchy Is What State Mak e of I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pring 1992;Kennth A.Oye,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 ss,1986;Setphen Kransner,International Regim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 ;Alexander Wendt,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 y Press,1999.)国家建构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一体系结构,国际结构也建构国家的身份与 利益。这是建构主义区别于主流理论的基本点之一。 西方学者关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理论思考涉及对其本质的探讨,温特使国际无政府状 态成为一个应当加以质疑的核心问题,一个具有可变性的问题。毫无疑问,国际无政府 状态是国际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它不是先验给定的,而是由国际关系体系组合的无从 属关系原则所决定的客观状况。“国际关系体系中不存在中央权威机构或发达的全球一 体化机构,因此,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与其构成单位之间没有从属关系。这是国际体系与 其他社会体系的根本区别之一。”②(注: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只要国际关系体系这一根本结构不发生质变,从总体 上说,国际无政府状态就不会彻底改观。但是,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也不是绝对无序 的。推动国际无政府状态向相对有序演进的根本动力是世界生产力的不断扩张。世界生 产力对国际无政府状态有过两次历史性的冲击。第一次是中世纪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及其强大的生产力,力图冲破旧世界的藩蓠,催生了现代民族国家,从而确立 了国家主权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国际关系最基本准则,即国家互动的根本准则。主权确 定了国家之间相互承认生存权利的国际秩序,大大减少了在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中 国家被随意消灭的极端失序现象。第二次是20世纪末期,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条件下,世 界生产力的加速发展造就了以经济全球化为标志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是生产要素的全球 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总之,当代世 界生产力的空前飞跃,扩大了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范围、深度和合理性,为世界各国 编织了一张相互依存的网。国际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传导机制把各国经济连结 成密切联动的有机整体,这是以国内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方式的普遍化为基础的。 经济协调和合作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方式。国际政治结构必将适应世界生产力所 引发的经济全球化进程。”③(注:俞正梁:《大国战略研究——未来世界的美、俄、 日、欧(盟)和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这突出地表现为国际社会 对共同规则、协议和治理的迫切需要,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制度化,以及国家身份与利益 的重构。国家秩序的有序化再次获得重大的推力,与霍布斯世界渐行渐远。总之,从本 源上说,国际无政府状态取决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它所决定的国际结构,正 是它们决定了国家间互动及其变化,国家间互动在体系层面产生的世界秩序,只是其表 象。换言之,温特所说的国家造就了无政府状态,揭示了现象而忽视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