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美国采取反击军事行动以来,世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 ,美国的国内情绪,以及政府的对外安全考虑发生了变化。其次,“9·11”事件本身 引发各国对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同美国关系的新思考。迄今为止,变化所产生的主要 后果是:在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造成的危害问题上,各国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共识;国际 关系,特别是各大国同美国的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美国的反恐行动在国际上得 到的支持,和美国军事优势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助长了布什政府对外行为中的单边主义 倾向,又给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摩擦和矛盾。美国已准备把反恐军事行动扩大到阿富汗 以外的地区,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无论如何,已经和将要发生的变化,都没有也不会 改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已经形成的基本特征。原因是,“9·11”事件 并未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全球化在继续迅猛发展;多极化仍然在曲折和时有反复中逐 步向前发展;世界安全形势还是总体缓和,同时又不断出现局部的紧张与动荡。 一 “9·11”事件后世界变化的主要表现和近期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作这样的概括。 (一)美国布什政府得以顺利推行它的既定方针,通过进一步增进军事优势来实现美国 领导世界的野心。 这届布什政府在安全问题上比克林顿政府更加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更多着眼于传统 的地缘政治考虑。它上台伊始便集中主要力量于启动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对外关系一 时几乎完全围绕着这个问题转。但它遇到了相当大的障碍,不仅俄罗斯反对,连它的欧 洲盟国也有诸多顾虑。它对俄、中的“挑战”或“威胁”也看得比较重,认为中国是美 国的“战略竞争者”。 “9·11”后,美国的反恐军事行动充分而具体地显示了美国的军事优势力量。布什政 府借势大力加强美国的军事建设,没有遇到多大阻力。它要求把军事开支提高到近3800 亿美元,增幅之大为二十年来所仅见。它不再左顾右盼,终于单方面宣布退出1972年的 《反弹道导弹条约》。国防部1月8日提交给国会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应降低使 用核武器的门槛,在“紧急情况下”对非核国家可能作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选择,指名包 括中、俄在内的七个国家为可能对美国构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对象国。按布什政 府的解释,这个核报告并不是一项政府政策,而是一种军事战术或军事态势的考虑,目 的是反恐,防止美国本土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威慑拥有这种武器及其发射手 段的国家,而不是准备打核战争。 布什政府显然远不是仅仅从军事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美国的军事力量早已大大超过 自身防御的需要。它显然是在有意夸大“敌情”,为它进一步加强军事优势地位找理由 。核态势报告的内容,同布什政府准备把新增加的480亿美元军费主要用于导弹防御等 战略武器系统完全合拍。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就已开始借助军事优势力量企图获取 并确保它对世界的领导地位。“9·11”为它进一步提供了这样做的机会,何况美国的 军工企业还瞄准着庞大的世界军火市场。 (二)美国布什政府对敌友的划分和对军事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均作出了新的界定。 冷战后,美国一直在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军事战略调整。“9·11”事件成为一个巨 大的推动力量,使这一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对美国的威胁问题上,美国的战略 考虑有变也有不变。关于直接和现实威胁,美国有了新的判断:美国本土遭到使用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袭击。这是指,在某些国家庇护下,特别是在那些拥有或力 图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国家庇护下,对美国本土进行的恐怖主义袭击 。美国已不再以具体的国家,而是以任何国家所拥有的能力或所采用的行为作为确定是 否构成对美威胁的标准。能力,主要指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行为,主要指恐怖主义 。布什总统具体点了朝鲜、伊朗和伊拉克这三个国家的名字,说这类国家及其恐怖主义 盟友构成 了一个“邪恶轴心”,就是根据这个标准来的。关于潜在威胁,没有变的是“崛起大国 对美国领导世界的企图提出挑战”,新添的是“有些国家国力衰竭或管理失败”这一“ 严重性与日俱增的重大安全威胁”。 美国的应对办法是,在国内做出一系列新的防范安排以加强本土安全;进一步强调研 制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和必然;准备在全球加强控制化学、生物、辐射、核及高强爆炸 性武器;在海外开始作新的军力部署,既可随时出动还击,也不排除先发制人地发动攻 击;愈益明确地把改变“危险国家”的政权列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目标;相对调低崛起大 国的挑战在美国安全战略考虑中的地位,继续加以防范但减少直接触犯它们;承认不能 再像“9·11”前那样对所谓“失败国家”甩手不管,对它们的强调点已更多地放在建 立或加强有效的国家治理上,相对降低了在那里鼓吹民主化和人权的调子;美国对欧亚 大陆次地区安全关注的轻重缓急,则在保留东北亚这一原有重点之外,更加注意欧亚大 陆的中部和南部,亦即西亚、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大力增强在那里的军事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