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1997年上台后,与保守党不同,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对欧政策,使得英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对欧方针的影响,布莱尔的欧洲政策仍带有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国在欧盟内的作用。2001年6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保守党,布莱尔成功连任首相。第二届布莱尔政府的对欧政策将向何处去,是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预知这一政策未来可能的走向,必须了解其过去和现在,因为英对欧政策向来具有连续性。本文拟对布莱尔第一任期内的对欧政策进行回顾和分析。 一、1997年大选 1997年5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布莱尔出任新政府首相。这是工党历经18年在野生涯后重掌国家权力,在战后英国政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工党获胜不是偶然的,除了选民强烈的“思变”心理起了主要作用外,党内在对欧政策上保持了团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要指出,大选前工党内部在对欧政策上意见并不统一,反对欧盟的势力仍很强大。在争议最大的经货联盟问题上,领导层内分歧明显,影子财政大臣布朗和影子外交大臣库克分别持支持和怀疑态度。而布莱尔本人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亦如雾里看花,极不明朗,看不出他将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保守党的欧洲政策。正如他的一个传记作者称,布莱尔的“欧洲政策与梅杰政府的一样不能令人满意,从言论上看他似乎在左右观望”。①但肯定的,布莱尔早已放弃了支持通过谈判使英国退出欧共体的立场(他1983年时曾坚持这一立场),这一点对后来布莱尔采取较积极的对欧政策具有潜在影响。 尽管内部有分歧,但大选当前维护党内团结至上。工党巧妙地掩盖了党内在货币联盟问题上的争论,并统一了立场。工党在大选期间宣布:“原则上”欢迎单一货币,但只有在时机成熟时才会加入(这同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在欧洲汇率机制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极为相似)。这一谨慎却不失灵活的立场调和了党内分歧,维护了全党至少表面上的团结,并对工党最终赢得大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工党还表示支持签署欧洲社会宪章,并严厉批评梅杰的对欧孤立主义政策,库克宣称:“政府想在欧洲成为孤家寡人,我们则想寻求伙伴”。②但另一方面,为赢得更多选民支持,工党很注意把握平衡,否认将“对欧洲采取软弱态度”或接受一个布鲁塞尔“超级国家”。③它同时表示将与美国密切合作,以恢复并强化英美特殊关系。影子国防大臣克拉克在议会宣称,工党在贝文的领导下曾对北约的成立做出过贡献。④不难看出,大选期间的工党在对欧政策上颇为算计,既想突破保守党僵硬的对欧政策,又不想走得太快太远,以期维持党内团结和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同时搞平衡外交,既加强对欧关系,又密切英美合作。布莱尔认为,欧美二者在英国政策中并不矛盾,相反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只有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的英国才能够受到美国的青睐。布莱尔在1996年工党年会上宣称要在美欧之间发挥桥梁作用。1997年就任首相后不久便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会议,以凸显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然而,在欧美之间搞平衡外交并非是一件易事,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言:“这样做可能会损害我们与欧洲伙伴之间的关系”。⑤如何协调对欧和对美关系是布莱尔政府对欧政策面临的一道难题。 二、阿姆斯特丹条约和担任欧盟主席国 布莱尔上台后在对欧政策上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签署欧洲社会宪章,他同时表示愿在政府间谈判中做出让步,接受在欧盟内更多地采用多数表决制、增加欧洲议会的权力和缔结一项新的联盟条约。1997年5月,布莱尔政府的新“欧洲部长”亨德森在布鲁塞尔宣称,“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周后,外交大臣库克也表示:“英国将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⑥布莱尔政府的积极姿态受到了布鲁塞尔及欧盟成员国的欢迎,并为欧盟政府间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创造了条件。1997年6月,欧盟15国首脑聚会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通过了被称为“马约第二”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布莱尔对此结果感到满意,他在向议会所做的报告中称,在阿姆斯特丹,“……英国许多年来首次以一个团结的政府形象出现,并通过采取建设性的态度获得了一个较好的结果。”⑦ 实事求是地说,“阿约”并未能解决政府间会议的一些关键问题,如体制改革问题等,且条约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些都令欧盟的改革派人士感到失望。但同时也要看到,与“马约”相比,“阿约”确有不少新的变化:如提出了建立自由安全与司法安全的新概念,增加了成员国协调就业政策的内容,扩大了特定多数表决制的适用范围,加强了欧盟法院和欧洲议会的作用等。对该条约英国内虽仍有反对意见,但并不足以使其批准遇到麻烦。由于工党在议会拥有多数席位,且大多数工党议员支持“阿约”,因而条约得以顺利通过,这同1993年批准“马约”时的困难情况形成了对比。 然而,这并不表明布莱尔政府就是当然的“亲欧派”。它并非毫无选择地在一切问题上对欧盟让步。在某些问题上它愿作“体面”的妥协和让步,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则“礼貌”但却坚定地捍卫英国的利益,如要求改革共同农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欧洲单一市场,以及用“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的自由企业思想来解决欧洲的失业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上,布莱尔政府是撒切尔政府天然的继承者。不仅如此,其对欧政策上的某些积极举动也要打折扣,比如,签署完欧洲社会宪章后并不积极地按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社会改革措施。鉴于此,保守党对布莱尔政府向欧盟“出卖”英国利益的指责似欠公允。 1998年上半年英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这对布莱尔政府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方面,它可借此有利时机推行其对欧政策主张,但同时其政策也将面临考验。1997年12月,布莱尔政府提出了主席国议程,核心是强调要建设“人民的欧洲”,而非机构改革问题。其他重要议程包括采取措施以促进就业,成员国在打击犯罪和保护环境方面加强合作,改革共同农业政策,以及欧盟东扩等。对于棘手的货币联盟问题,布莱尔政府虽刻意淡化,但难以回避,它有义务推进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确定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即使英国自己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