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经历了一段安全形势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致 在冷战后期以及冷战结束初期的大多数时间里,东亚一直被视为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的 样 板。然而,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这一地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似乎在增长, 一些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各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在增加、一些国家在努力加强军事同盟并强化 在这一地区的军事优势、民族主义情绪蔓延、各国更加重视在军备领域的发展、1997年的金 融危机给这一地区的经济以重创并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总之,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东亚地区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某种模糊性,缺乏方向感。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 原因,目前已有很多种解释。在这里,本文试图找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一些结构性因素。 一 三种政治、安全模式 通过对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十年演变的观察,我们看到这里基本上出现了三种略见成型的 政治、安全模式:多极模式、霸权稳定模式和多边安全合作模式。它们可以说构成了塑造东 亚地区政治、安全格局最重要的单元性结构要素。在东亚地区,这三种模式都有其生存和发 展的土壤,同时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构成了地区政治、安全格局多元、复合的特征 。在此,首先就这三种模式的具体情况分别加以阐述: (一)多极模式 这种模式在有关世界秩序的取向上,寻求一种多个力量中心均衡分布及相互制衡的局面。 而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地区是多极化趋势形成较早,也较为深入的地区。形成这种局 面 具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 首先,从客观因素上看: (1)东亚地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异常密集的地区。目前,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有 四个位于该地区或在该地区拥有重大利益和不同寻常的联系。它们分别是俄、日、中、美。 (2)该地区有一些在政治、安全领域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小国家联盟和中等强国。例如,东 盟、韩国、朝鲜、越南也都是地区政治、安全事务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有时能够摆脱一些 大国的钳制,根据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而且还能对某些大国的行为进行制衡,并获取某种 主 动。 (3)其周边存在一些对该地区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之外,还有印度 、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近年来一直在积极介入东南亚事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曾在建立 地区多边机制方面发挥积极倡导者的作用。其中,澳大利亚与东盟有着密切的关系,1999年 还在东帝汶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4)多极化与这一地区国际关系发展的特殊阶段性存在着某种吻合。从世界范围来看,无疑 已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但是,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的地区其发展也存在着特殊 性。在东亚地区,目前多数国家正处在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巩固并成长的发展阶段,其基本 特征是,民族主义成为各国的主流意识、工业化、国际法意义上的领土界限引起人们的高度 关注,以及各国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步确认并变得日益清晰,而这种情形正好与18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欧洲形成了某种对应,在当时的欧洲,崇尚实力、权力政治、均势的形成,以及打 破是其国际政治演变的常态。当然,今日的东亚与当时的欧洲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发展阶 段上的某种对应性还是显然存在的,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与力量均衡、均势有着某种类似效果 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东亚地区多极化趋势形成和发展较为深入,除了具有以上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一系列主观 因素: (1)在这一地区有一些重要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积极倡导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俄罗斯方 面,叶利钦总统在1998年5月俄外交部发表的《俄罗斯在多极世界形成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中,最直接地勾画出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总体性框架,即多极化、全方位和大国外交。中国在 冷战结束、两极体制崩溃之后,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江泽民主席指出:“多极化趋 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注:见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另外,中俄两国还协调在推动多极化方面的立场。 19 97年4月,中俄两国首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 新秩序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国际新秩 序的建立。”(注:《人民日报》1997年4月23日。 (2)该地区其他一些重要角色也对多极化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某种程度的认可。在日本、尽管 官方对多极化的提法反应谨慎,但多极化中所包含的“均势”概念对冷战后日本希望在地区 政 治和安全事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思路具有某种吸引力。例如,一位日本国际问题评论家认 为:“在超级大国的主导下,各大国一致行动的权力结构是前提条件。超级大国在解决纠纷 中起关键性作用,但是求得各大国同超级大国采取统一步调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这是一 种向‘多极秩序型’过渡的形态,设想最终有一天超级大国不存在了,……使‘多极型’政 治结构在该地区扎根,应该说这不是不可能的。在建立这种结构的过程中,恐怕可以期待日 本发挥主导作用。”(注:岛田数之:《地区大国应协调建立“多极型秩序”》,《朝日新闻》1999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