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2)03-0005-09 话语霸权(discursive hegemony)分析问题成为中国“后学”的热门话题,中国学者出 于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深层思考,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见。中国的后现代文化 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只能切实地摒除游戏态度和炒作意 识,真正面对问题并不懈地进行思想审理,才有可能从后现代性的“解构方略”中走出 来,进入一种“价值建构”的新话语层面。在我看来,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客观研究者和 推进者的看法后,不妨听一听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者的声音。在这些不乏尖锐激烈的批评 中,中国后学问题得以进一步显豁,并使得学术问题同更广泛的当代问题联系起来。 一、后主义问题与启蒙话语的错位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论主要是在话语领域掀起边缘性的喧哗与骚动,而后殖民 主义则是在政治文化领域和行动化领域,直接参与文化身份、阶级意识的重新书写。可 以说,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都与解构主义思潮,尤其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紧密相 关,正是解构主义构成了其理论支柱,而二者则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发展了这种思想 。因此,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研究,其对整个世界的文化思想模 式进行了改写,构成了学术界明显的知识增长和学术推进。 1.中国后现代的思想错位与保守倾向 徐友渔以其对后现代的批评精神显示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发表过多篇对后学以及相关 问题的批评文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是一种思想的错位。在《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 挑战》中,徐友渔明确指出:“在今日之中国,要拥抱后现代主义,恐怕是一种急性病 。这种急性病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在中国知识界流行过。……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动 荡和政治冲击,使得学术规范尚未在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很好地确立,有些人又急不可 耐地要反规范、反方法,提倡‘怎么都行’了。”[1](P144)徐友渔进一步分析后现代 主义的反整体主义倾向和对多元主义的张扬,并对这种片面的思维走向,及其以偏概全 、以奇为新的本质加以揭露,认为中国后现代表现出极强的扩张性和排斥性,所起的主 要作用越来越偏向于排斥现代性话语。“我想用‘错位’这个概念来说明我的观点:后 现代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平面移植到中国后的保守性的错位,以及中华 民族现代化历史目标和后现代的先锋性、超前性之间的错位。”[2](P12)徐友渔坚持说 ,有的“后学家”的“理由在我看来极为随心所欲、不负责任。他(按:张颐武)举出的 理由有两条,一是全球化进程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二是中国成了跨国资本投入 的焦点和国际贸易的新中心。全球化进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进程,它并没有在八九十 年代之交发生突变。至于中国在90年代成了跨国资本投入的焦点和国际贸易中心,这完 全没有经济数据的支持。这一类话,与其说是严谨的分析,不如说是文人的信口开河。 ”[2](P4)尽管论者的论说比较尖锐,但无疑可以看到他对现代性的坚决维护,和对中 国后现代主义者对当代问题过分乐观所隐藏的深层问题的质疑。 其二,指认后现代对启蒙精神的否定是一种话语误读。在《“后主义”与启蒙》中, 徐友渔针对后学对启蒙的否定态度,认为应辨清以下问题:五四的启蒙是否是在传播西 方殖民话语?80年代的启蒙是否是无条件臣属于西方话语的结果?启蒙在中国受挫的原因 何在?我们应该坚持启蒙还是应该拒斥启蒙?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某些‘后学’家往 往指责坚持启蒙传统和现代化导向的人是反传统的激进派,对西方话语顶礼膜拜。但以 上分析表明,他们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传统缺乏基本认识。他们的兴趣 、训练和写作内容及风格充分证明,他们并不丰富的话语全来自西方,而且仅局限于西 方的某种‘后主义’,我认为,将西方话语在中国做横向移植的,不是启蒙派知识分子 ,而是这些‘后学’家自己。在80年代末,文化热骤然降温,启蒙话语大受狙击。一些 ‘后学’家对此兴高采烈,以为用‘后主义’话语取代启蒙话语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张 颐武宣称,‘话语的转换已不可避免’,他认为,其原因就国际方面说是全球化,就国 内方面说是市场化。我认为,这种立场和分析是短视和肤浅的,它出于对事实的回避和 曲解。”[3](P9)论者这种只认事实,坚持启蒙思想和全球化思路的立论,并非是过时 的现代性思想,尽管批评意见相当率直,但因其直面当代中国问题,所以是值得认真倾 听的。 其三,强调“批判”一词的本真含义。徐友渔认为:“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批判 ’都具有褒扬的含义,后学引为自傲的,是它对当代西方主流话语的批判,它谴责的是 无批判地接受,称之为投降。问题在于‘批判’的正面意义,来自于批判者对自身所处 传统的批判。也就是说,批判应该是自我批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 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条件。”[4]在论者看来,后现代主义推进者只批西方现代性,却对中国当下问题和语 境缺乏反思批判,这种视角的偏颇有可能使中国现代思想的反省走上一条保守主义的道 路。中国后现代主义者对现实权力的认同和对中心重建的热衷,已经背离真正的批判— 自我批判精神、使得文化批判仅仅成为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而对中国现实性问题的回 避和对后现代自身的批判的阙如,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重大的思想史问题,这个问题 成为后现代精神非彻底性的一个严重症候。无疑,徐友渔观点的尖锐性说明了其隐含的 问题的急迫性。 2.后现代主义——用时髦的游戏代替严谨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