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产生于哲学整体中。作为这种哲学产生背景的哲学特征决定着由之产生的方法 论特质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因此,要分析阿拉伯哲学方法论及其特点,必须从阿拉伯 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思想来源及其特征入手。 阿拉伯哲学方法论的起源及哲学背景 7~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为巩固帝国地位,渴求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提高自身 文化素质,对外族文化兼容并蓄,支持译著活动。在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和麦蒙哈里发 时期,翻译运动逐步进入高潮。大量的希腊哲学、自然科学原著,几乎全被译成阿拉伯 文。这些译著扩大了阿拉伯人的视野,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他们的某些观念 。他们逐渐吸收与消化这些成果,将伊斯兰意识形态和科学知识相结合,形成一种其语 言和术语来自古希腊人的哲学,而又不受其某种体系或倾向限制的新的哲学形式。可见 古希腊哲学对阿拉伯哲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只有从古希腊哲学方法论谈起, 才能从源头上说明阿拉伯哲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古希腊哲学的根本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理性主义来体现。概括地说,这种理性主 义在于把主客体分离开来、对立起来,因而又把客观世界分割成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 而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从现象世界去把握本质世界。古希腊哲学的方法论就是在这片理性 主义的土壤上产生的。其方法论何以从哲学中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古希腊哲学的方法论同主体性观念密切相关。柏拉图创立的本体论,是把自然 界作为与人对立的客观世界而形而上学地建构起来。说到作为对象的客观世界,又怎样 去建构这种世界,无疑就预先设定了人是认识主体,因为客体、对象都是相对于主体而 言的。主体观念确立后,自然而然地令哲学家思索:主体怎样认识客体。这就是方法的 观念。只有主体才能够产生自觉的方法论要求,在此基础上,哲学家才把主体性观念和 形而上学的“世界”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从而提出了方法论。 其次,方法论意识萌发于本体论学术分类的建立。亚里士多德可以说在西方最早对学 科作了分类。他认为,对学科分类的标准是以本体论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研究各类具 体自然事物的本质,哲学则作为本体论研究最一般事物——本体的形式本质。从这个思 想出发,他把逻辑列为横贯一切学科的方法性学科。逻辑是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的 原理,各门具体科学为取得关于相应领域的现象的本质的知识,就必须把逻辑奉为思维 原理。这就是说,逻辑对于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方法的意义。实际上,以古希腊哲学为源 头的西方方法论也正是以逻辑为核心的。 历经1000多年的文明积淀,古希腊哲学方法论最终形成,但它在当时欧洲并没有得到 充分的应用和发展。相反,阿拉伯人却独具慧眼,把古希腊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纳入到自 己的文化体系中,从而使阿拉伯人在哲学发展上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倾向于理性主义。 首先,阿拉伯哲学在发展初期,已经具备理性主义发展的土壤。《古兰经》认为人是 天地间的最高典型,“我确已把人造成最美的形态”(95:4)(注:马坚译:《古兰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01页。)。与世间万物相比,人有了特殊尊荣,成 为社会主体。哲学家把人既看成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艾布·荷单依勒·阿拉 夫认为,理性才是获得知识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与万物相区别,人就是因具有理性才 高于万物。对人本身及理性的重视,说明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步增长。同时,从铿迭(约8 00~873年)起,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对哲学作纯学术研究,极力摆脱教义学对哲学的影 响。这时的阿拉伯哲学才具有独立品格,哲学家也有了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全力投入 哲学研究。因此,理性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已完全具备。其次,由于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阿拉伯哲学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研究“形而上”的学问。逻辑在此时 也作为方法论备受哲学家重视,并出现了许多有关逻辑知识的著作。一些伊斯兰学者苦 心钻研古希腊哲学,用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将伊斯兰教教义和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相结 合,以哲学方法解释信仰问题,同时在信仰中发展哲学。教义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过程 分别为:前者是信仰 + 求证,而后者是思考 + 求证。但无论是教义学家还是哲学家, 都把理性主义作为工具,分别为自己的思想作理论论证。理性主义贯穿整个早期阿拉伯 教义学与哲学的发展史。在这种环境下,阿拉伯学者便把古希腊哲学中有关逻辑知识的 学科进一步系统化、深化,从而推动了阿拉伯哲学方法论的发展。 根据阿拉伯哲学发展的过程,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从以下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其 方法论进行分析,来揭示其内涵特征。 阿拉伯哲学方法论和哲学发展的关系 方法论从哲学怀抱中形成以后,无论作为其中一个独立部门,还是作为从属成分,都 同哲学的发展结成一定关系,也即相互影响和作用。无疑,这是方法论在哲学中的地位 的一个重要方面。 阿拉伯哲学方法论源自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其根源为分裂主客体的本体论,这种理 性主义归根结底在于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对本质世界的认识。如果说 ,本体论和认识论构成了理性主义的两大基石,那么,理性主义“大厦”本身便是方法 论。因为,方法论是关于主客关系的理论,阐明主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原理。因此,阿拉 伯哲学初期的理性主义成为一种内在动力,把哲学的发展引向建立方法论的方向。这就 是方法论对于哲学理性主义发展的导向作用。法拉比(870~950年)创立了完整的阿拉伯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体系,他以新柏拉图派和苏非派思想为主,综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的学说,结合伊斯兰思想,运用逻辑学的方法,从基本原理演绎万物,寻求其本质。 他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不能像自然哲学家那样迷恋于物质,被各种矛盾现象所缠住,而 应以矛盾律为最高定律,既深入进去,又超脱出来,从具体的现象导出宇宙万有的概念 。他特别推崇逻辑方法在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中的作用,并把逻辑知识看成掌握其他 一切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伊本·西拿(980~1037年)在哲学方法方面受惠于法拉比,正 是法拉比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意向》一书,才使他对形而上学恍然大悟,了 解了其奥秘,并最终完成希腊哲学和伊斯兰思想的调和,使阿拉伯逍遥派学说条理化、 系统化。世俗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体系和阿拉伯传统思想的产物,大致可分为自然哲学学 派、阿拉伯新柏拉图主义学派和阿拉伯逍遥学派。阿拉伯新柏拉图主义以法拉比和伊本 ·西拿为代表,他们在阿拉伯哲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所处的时代也是阿 拉伯哲学取得最辉煌成就的时代。伊本·路西德(1126~1198年)把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哲 学推上历史的顶峰,曾影响西亚、北非、欧洲几个世纪。因此,哲学方法论又促进了哲 学体系的发展。总之,哲学发展与方法论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而理性主义则是贯穿其整 个发展过程的灵魂,方法论是理性主义的必然结果和最高表现。